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178039
2025年07月31日
李卫公用兵之法,尽显其中。攻守之要义,战阵之变化,一一呈现。纵观卫公一生,行军布阵可谓精妙。进退之道,虚实之变,莫不精通,遂有百战百胜之绩。风起于微末,浪成于细流。所以卫公说用兵贵在先知,所有的胜利都是小的谋划积累而成,所有的败局都是小的疏忽所致。一问一答,皆为制胜良策,名将智者,造就经典战例。
李卫公问对
知书房
李卫公问对
李靖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虎钤经
知书房
虎钤经
许洞 著
我国古代兵书。北宋吴郡(今江苏吴县)人许洞历时4年于景德元年(1004年)撰成,共20卷,210篇,论述了210个问题。该书现存明嘉靖刊本及清代《四库全书》等刊刻本。 《虎钤经》的主旨是上言人谋,中言地利,下言天时,并兼及风角占候、 人马医护等内容。许洞认为,天、地、人三者的关系应是“先以人,次以地,次以天”,重视人在战争中的作用。要求将帅应“观彼动静”而灵活用兵,做到“以虚含变应敌”。尽管天时有吉凶,地形有险易,战势有利害,如能吉中见凶、凶中见吉,易中有险,险中见易,利中见害,害中见利,就能用兵尽其变。他还认为,要取胜须“以粮储为本,谋略为器”。 未战之前要“先谋”:欲谋用兵,先谋安民;欲谋攻敌,先谋通粮;欲谋疏陈,先谋地利;欲谋胜敌,先谋人和;欲谋守据,先谋储蓄;欲谋强兵,先谋赏罚等。既战之后,一要善于“夺恃”,包括夺气、夺隘、夺勇等;二要善于“袭虚”,以佯动、诱敌击其虚;三要“任势”,乘机击敌懈怠,设伏击敌不意,乘胜扩张战果等。书中还强调“逆用古法”,“利在变通之机”。书中汇集的与军事有关的天文、历法、记时及识别方位等知识,其中许多为过去兵书所少有。此外,该书还汇集了不少阵法并创造了诸如飞鹗、长虹等 阵。该书在体例上,分类编排,按类阐述,为后世许多兵书所借鉴。
练兵实纪
知书房
练兵实纪
戚继光 著
中国古代以军事训练为主的著名兵书。明代戚继光著,成书于隆庆五年(1571年)。 共9卷,附杂集6卷。现存有明刻本,清代以来有众多的抄本和刻印本,多种丛书亦收录。全书可分为练卒和练将两大部分。正集一至四卷为练伍法、胆气、耳目和手足,侧重单兵训练;五至八卷的场操、行营、野营、战约和杂集中的《军器解》、《车步骑营阵解》则为营阵训练。通过训练达到“联异为同,聚少成多,合寡为众”, “万人一心,万身一力”,以取得“防身杀贼立功”的实效。该书反映了在当时的作战 对象和火器大量使用的情况下编制装备的改进,即车、步、骑、辎各营配备较多火器。同时,反映了练兵方法的革新,即训练步兵、骑兵、车兵和铳手、炮手等配合作战,以发挥各种武器的威力。这具有时代的特点。作者认为:“练兵之要,在先练将。”书中系统地阐述了将官的品德修养,战术和技术修养,以及养兵、练兵、用兵必须遵循的原则和方法。作者还主张兴办“武庠”,训练将官,并放到实战中锻炼,以培养深谙韬钤的良将。《练兵实纪》总结了明代的练兵经验,且文字通俗,便于官兵“口念心记”,掌握运用,对当时边备修整,保持安宁起了重要作用,而且也为后世兵家所重视。
水战兵法辑佚
知书房
水战兵法辑佚
伍子胥 著
《水战兵法辑佚》是春秋时期伍子胥所作的一部兵书。
精选书评
知书客128746
大多数人读《李卫公问对》,重点关注李靖的军事智慧。但我更在意唐太宗的态度。作为皇帝,他放下身份向臣子请教兵法,承认自己不足,坚持在实践中验证理论。领导者往往自以为是,何况是九五之尊。书中有一次太宗发现错误后立刻改正记录,这在古代帝王身上很少见。这种实事求是的态度值得深思。权力容易让人迷失,书中展现的治国态度更为难得。
李卫公问对
知书房
李卫公问对
李靖
知书客569142
兵书之糟粕,无聊之典范。读着烦,看着累,想着更累。从头到尾一个样,从尾到头也一个样。强撑精神看,昏昏欲睡时也看。将军看了头疼,小兵看了也头疼。打了败仗要看,打了胜仗也要看。打仗不如练武,看书不如实战。浪费时间!
李卫公问对
知书房
李卫公问对
李靖
知书客878260
这本书从五月读到八月才勉强看完。说是李靖和唐太宗的对话,但内容很可疑。很多地方像是后人伪造的,特别是那些军事理论,和唐代实际情况对不上。文字也显得做作,不像真人对话。我看过《贞观政要》,那里面唐太宗说话就不是这个调调。整本书给人感觉是为了宣扬某种思想硬凑出来的,史料价值很低。九月末在西安住处记下这些想法。
李卫公问对
知书房
李卫公问对
李靖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