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书房

修道之人活在世上,最重要的是守住本心,不被外物迷惑。不要贪图虚名,虚名会带来祸患;不要追求富贵,富贵会让人堕落。修炼是长生的根基,德行是成仙的阶梯,丹药是延年的手段,典籍是指路的明灯。 钱财再多也换不来长生不老。世上最珍贵的东西不是金银财宝,而是修炼的法门。在所有修炼方法中,最基础但又最重要的就是清心寡欲。有恒心的人能够坚持修炼,最终得道成仙;意志薄弱的人容易半途而废,永远停留在凡人的境界。 人在年轻时最容易受到外界影响。结交什么样的朋友,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虽然不一定刻意模仿,但久而久之言行举止自然会和周围的人相似。二十岁以后才懂得要约束自己,但旧习难改。三十岁后才能真正管住自己,每当放纵时心里就会警醒。白天做了错事,晚上就会后悔;今天犯了过失,明天就会自责。常常感叹如果早遇名师,或许已经得道。 说话要谨慎,举止要庄重。做事要专心,修行要静心。吃饭不要过饱,睡觉不要贪多。喜怒要节制,欲望要克制。遇到好事不要得意,碰到坏事不要沮丧。
抱朴子
抱朴子
抱朴子
葛洪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老莱子
老莱子
老莱子
老莱子  著
一卷。传说春秋时老莱子撰。清马国翰辑。老莱子,楚隐士,生平与事迹均不详。据《史记·老子列传》记载:“或曰,老莱子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司马迁怀疑老莱子可能是老子,但又不能肯定,所以用“或曰”及“或曰非也”以存一说。司马迁在《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说:“孔子所严事:于周则老子;于卫,蘧伯玉;于齐,晏平仲,于楚,老莱子;……孔子皆后之,不并世。”这里又言老莱子与老子并非一人,可知司马迁所据是属传说,并不明确肯定。所以《大戴礼》、《别录》、《列女传》、《高士传》、《孝子传》等书,都讲述老莱子行事而不谈其本源。《战国策》说老莱子教过孔子,其说似乎可信。而《孔丛子》称其与子思语,传说有所不同。《孔丛子》本为伪作,也不足信。《汉书·艺文志》于道家类著录《老莱子》十六篇,比《史记》所述多一篇。隋唐志都不著录此书,说明其书亡佚已久。马国翰从《庄子》、《尸子》、《孔丛子》、《高士传》等书中录取四节,又附考一篇而成此书。书中记述老莱子贫而能乐,修道以养寿等事,与《史记》称老莱子著书言道家之用相合。后世学者对此书并不以为重,但对老莱子其人却多有评说。有人据《孔丛子》认为老莱子是孔子以后人,也有人据《战国策》称其为孔子老师。近代还有学者因老莱子是楚人而认为是老子。随着学者对老子的确认,老莱子即老子说已逐渐被否定,但司马迁所存之疑,仍没有足够的证据去排除。现存《玉函山房辑佚书》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