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242874
2025年09月04日
读完《谢利》,我既为女主角独立坚强的性格感到欣慰,又为当时社会对女性的种种限制感到压抑。书中描写了19世纪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社会变革,通过谢利和卡罗琳这两位女性的故事,展现了那个时代女性的生存困境。 勃朗特用细腻的笔触刻画了谢利这个人物。她不同于传统女性,有自己的主见和追求。但她也要面对来自社会和家庭的压力。书中对女性地位的描写让人深思。即使在工业革命带来社会变革的时期,女性的处境依然艰难。 这本书的叙事方式比较平实。勃朗特没有刻意制造戏剧冲突,而是通过日常生活场景展现人物性格。这样的写法可能不如她另一部作品《简·爱》那么引人入胜,但胜在真实自然。读者能感受到那个时代女性的真实生活状态。 读完后,我对谢利最终获得幸福感到高兴,同时也为当时大多数女性无法掌握自己命运的现实感到悲哀。这本书让我更清楚地看到了19世纪英国女性的生存状况。
谢利
知书房
谢利
夏洛蒂·勃朗特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克拉丽莎 - 第 6 卷
知书房
克拉丽莎 - 第 6 卷
塞缪尔·理查森 著
这是塞缪尔·理查森经典小说《克拉丽莎》的第6卷。年轻的克拉丽莎·哈洛威遭到不择手段的家人逼迫,要她嫁给一个她厌恶的有钱人。她被骗与风趣潇洒的罗伯特·洛夫莱斯私奔,并寻求他的庇护。然而,洛夫莱斯证明自己是个不可信赖的浪荡子,他含糊其辞地承诺结婚,却同时不断对克拉丽莎进行不受欢迎且愈发粗暴的性侵犯。即便如此,克拉丽莎还是觉得他魅力诱人,她那谨守美德的内心,也夹杂着未曾承认的欲望。《克拉丽莎》通过一系列错综复杂、相互交织的信件展开叙述,深刻而多义地刻画了这对陷入致命吸引的情侣,是一部极具震撼力与感染力的作品。1747年首次出版时便大获成功,至今仍是最伟大的小说之一。
哥萨克
知书房
哥萨克
列夫·托尔斯泰 著
托尔斯泰的小说大都反映了十九世纪俄罗斯社会的真实生活,描写了俄罗斯形形色色的人物,塑造了众多个性鲜明的典型。 作者在本作品中,为现代人描绘了一幅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诗意生存的画面,为身心憔悴、心灵疲惫的现代人预备了一剂镇痛良药。这部作品倾注着大师对人类未来命运的深切关注与终极关怀,也体现了作家鲜明的人文生态思想。
驴皮记
知书房
驴皮记
奥诺雷·德·巴尔扎克 著
本文作者为法国文豪巴尔扎克。他与福楼拜(Flaubert)同被公认为欧洲小说现实主义的奠基人。其卷帙浩繁的作品总集冠名《人间喜剧》(La Comédie Humaine),包含95部已完成之作(含短篇、长篇及随笔)与48部未竟稿。这些故事旨在理解并描绘当时法国资产阶级社会的现实生活。作品背景丰富多元,人物常在不同故事中反复登场。巴尔扎克凭借《驴皮记》(La Peau de Chagrin, 1831)步入主流文坛,这部寓言般的小说铺陈了彼时生活的奢靡与浮华。
精选书评
知书客318985
"在人生的筵席上,未来总是最美味的佳肴。"——《谢利》中这句充满预见性的独白,恰如普鲁斯特对逝去时光的诗意捕捉,在夏洛特·勃朗特笔下的画框中,我们看到一个用蕾丝手套握紧命运刀锋的灵魂,其优雅的挣扎让每个渴望被爱的黑夜都泛出珍珠母贝的光泽。
谢利
知书房
谢利
夏洛蒂·勃朗特
知书客869988
翻开这童年的书页,如同推开一扇蒙尘的窗。托尔斯泰笔下那个敏感又困惑的尼古连卡,像面镜子映照出我心底迷蒙的雾气。贵族庄园的金色童年里,快乐与忧伤总是交织着向我涌来,分不清是他在回忆,还是我在重温自己的童年。那些诗意的马鞭草香气背后,藏着谁都说不清的人生谜题。合上书那刻,恍然发觉我们都在寻找永远回不去的那个早晨。
童年
知书房
童年
列夫·托尔斯泰
知书客233042
每个人小时候都像《童年》里的尼古连卡那样天真。我们以为长大后就能得到想要的一切。后来发现成长是残酷的。我们被迫看清世界的真相。我们开始怀疑自己。我们觉得以前的想法很幼稚。但正是这些经历让我们变得坚强。童年教会我们如何面对这个世界。那些看似简单的快乐其实最珍贵。当我们回望过去,终于明白那些痛苦都是成长的养分。
童年
知书房
童年
列夫·托尔斯泰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