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858742
2025年09月04日
读《明史》须得平心静气,方能得其三昧。前人修史之心血,尽在字里行间,看似冷峻的笔锋下,潜藏着扶正祛邪的深意。其叙事之谨严,议论之精当,自是来有所承,去有所归。尤难得者,是能将帝王将相与贩夫走卒并置一炉,使得朱明三百年兴衰如在目前。每读至靖难、夺门诸事,未尝不掩卷长思:史笔如刀,却也能照见人心之微。这般功力,非寻常稗官野史所能及也。
明史
知书房
明史
佚名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汉书
知书房
汉书
班固 著
《汉书》,又称《前汉书》,由我国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固编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汉书》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西汉的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的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汉书》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共八十万字。
后汉书
知书房
后汉书
范晔 著
《后汉书》是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由南朝刘宋时的范晔(398年-445年)所著。本书分十纪、八十列传和八志(八志自司马彪《续汉书》补入),记载了从光武帝称帝(25年)起至汉献帝禅让(220年)的195年历史。后汉书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在三国时代以前,人们将《东观汉记》与《史记》《汉书》并举,合称“三史”,唐代以后渐以本书取代《东观汉记》。
梁书
知书房
梁书
姚思廉 著
《梁书》包含本纪六卷、列传五十卷,无表、无志。它主要记述了南朝萧齐末年的政治和萧梁皇朝(502—557年)五十余年的史事。其中有二十六卷的后论署为“陈吏部尚书姚察曰”,说明这些卷是出于姚察之手,这几乎占了《梁书》的半数。书成于贞观十年(636年),共56卷。姚思廉之父姚察在隋时有旧稿,大业二年(606年)姚察死,嘱其子思廉续书,贞观三年(629年)思廉奉命修史,房玄龄和魏徵为总监修,并采谢昊、顾野王诸家旧作,贞观十年(636年)书成。《梁书》纪六卷、列传五十卷,无表、无志,有二十六卷卷末论赞称“陈吏部尚书姚察曰”。另在列传中新创《止足列传》,记述功成身退的士大夫的事迹。上自502年梁武帝萧衍称帝,止于557年陈霸先灭梁。
精选书评
知书客463021
《明史》多人合修,历经数代,却不知主笔为谁。内容庞杂,体例不一,读来常有困惑之处。书中对明末事记载简略,对宦官乱政却多回避,不知是史料缺失还是有意为之。行文平淡,无甚特色,与《史记》《汉书》相比,明显逊色。作为官修史书,它记录了明朝兴衰,但总让人觉得少了什么。或许是修史者的立场影响了叙述,也可能是时代局限所致。
明史
知书房
明史
佚名
知书客742537
奇书,明朝真实写照。好读、易懂、过瘾。可以按顺序读,可以跳着读。可以每天看一点,也可以一口气读完。高兴时适合看,烦闷时也适合看。学者能学到东西,普通人也能有收获。失意时要读,得意时更要读。看历史不如懂历史,懂历史不如悟历史。悟历史之镜!
明史
知书房
明史
佚名
知书客871856
明朝诸帝,洪武创业艰难,永乐雄才大略,令人振奋。尤其崇祯帝,虽处末世,却勤政不辍,每日批阅奏章至深夜,其"朕非亡国之君"的悲叹,读来令人唏嘘。最可贵者,是那些在乱世中依旧坚守气节的士人——方孝孺宁死不改诏书,于谦力挽狂澜,这才是真正的风骨。读明史总让人感慨:无论时局多艰,总有人以脊梁撑起一片天。
明史
知书房
明史
佚名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