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223368
2025年07月30日
翻开《金史》,很多人感叹金朝的兴衰,但我更注意脱脱的笔法。他在写金朝皇帝时,没有一味批判,而是平实记录。比如写到海陵王完颜亮,既写了他的暴虐,也写了他的才干。这种态度很可贵。历史书容易写成非黑即白,但脱脱让我们看到人性的复杂。读这样的史书,才能更好理解古人。读多了就会发现,每个时代都有相似之处。
金史
知书房
金史
脱脱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新五代史
知书房
新五代史
欧阳修 著
《新五代史》,宋欧阳修撰,原名《五代史记》,后世为区别于薛居正等官修的五代史,称为新五代史。全书共七十四卷,本纪十二卷、列传四十五卷、考三卷、世家及年谱十一卷、四夷附录三卷。记载了自后梁开平元年(907年)至后周显德七年(960年)共五十三年的历史。《新五代史》撰写时,增加了《旧五代史》所未能见到的史料,如《五代会要》、《五代史补》等,因此内容更加翔实。但《新五代史》对旧“志”部分大加繁削,则不足为训,故史料价值比《旧五代史》要略逊一筹。
新元史
知书房
新元史
柯劭忞 著
清末柯劭忞撰。二百五十七卷。内本纪二十六卷、表七卷、志七十卷、列传一百五十四卷。纪传体元代史。柯氏不满于《元史》疏漏讹误,乃搜集《永乐大典》中元代史料及历代史著、金石、笔记、文集,域外史料除袭录洪钧《元史译文证补》原文外,还译引德国人哀德蛮(Erdmann)所译拉施都丁《史集》、多桑《蒙古史》等,并参考屠寄《蒙兀儿史记》早期刻本等同时代人研究成果,将元代史事重编为是书。本纪较简,繁冗之处皆移入志书,故志书较《元史》及其他元史著作为详博。增《行省宰相年表》。然全书无自撰序跋、凡例、考异和引据出处,为论者所诟病。又因哀德蛮德文译音不可信,故《氏族表》中有一人两名之误。史学观点极为守旧。刊于辛亥后尚以“史臣曰”发表史论;《兵志》删除元代禁止汉人使用武器记载,认为元代已是“华夷大同”。1921年12月4日北洋政府总统徐世昌下令列入正史,为《二十五史》之一。
晋书
知书房
晋书
房玄龄 著
《晋书》二十四史之一。记载的历史上起三国时期司马懿早年,下至东晋恭帝元熙二年(420年)刘裕废晋帝自立,以宋代晋。该书同时还以“载记”形式,记述了十六国政权的状况。 晋书的修撰,从贞观二十年(公元六四六年)开始,二十二年(公元六四八年)成书,历时不到三年。参加编写的前后二十一人,其中房玄龄、褚遂良、许敬宗三人为监修,其余十八人是令狐德棻、敬播、来济、陆元仕、刘子翼、卢承基、李淳风、李义府、薛元超、上官仪、崔行功、辛丘驭、刘胤之、杨仁卿、李延寿、张文恭、李安期和李怀俨。天文、律历、五行三志,出自李淳风之手;修史体例,是敬播擬订的,没有流传下来。由於李世民(唐太宗)曾给宣帝(司马懿)、武帝(司马炎)一纪及陆机、王羲之两传写了四篇史论,所以又题「御撰」
精选书评
知书客544796
自暮春至仲夏方得卒读,凡五阅月矣。元人修史多因袭旧文,少有裁断,《金史》尤甚,徒事铺排而失史家法度。完颜氏一朝兴衰,本可鉴戒,然叙事芜杂,前后乖舛,令人难窥本末。所谓"志""表"更如簿书,冗赘不堪卒读。脱脱辈但知抄撮案牍,不加熔铸,致使金源事迹愈显晦暗。文人修史之弊,于此可见一斑。壬寅长夏蛰庵漫笔于沪上。
金史
知书房
金史
脱脱
知书客424780
治史之典范,北朝之信史。可作帝王家谱观,可作兵戈恩怨录;可于廊庙之上研读,亦可在草庐之中细品。文臣当读其典章制度,武将当观其战伐谋略。盛衰交替处见真章,夷夏交融中显本色。非徒记契丹女真之事,实乃展华夏命运之图。读史非为泥古,鉴往方能知来。史笔如刀,字字见血;叙事若镜,处处传真。其间褒贬,尽在不言之中矣。
金史
知书房
金史
脱脱
知书客865494
这本书我读了三个月,从夏天看到秋天。最后几卷是志和表,内容枯燥,只是随便翻了翻。脱脱他们写史还算认真,记录了很多女真人的制度和生活细节,但有些地方明显在替金朝说好话。文笔一般,读起来有点费力。不过对于了解那个时代还是挺有用的。看完觉得金朝确实有点东西,可惜最后还是败给了蒙古。壬寅年初冬读完,记于北京家中。
金史
知书房
金史
脱脱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