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683243
2025年08月01日
在中国古代辞赋的璀璨星河中,宋玉的《神女赋》犹如一颗独特的明珠,其艺术魅力跨越千年依然熠熠生辉。这篇赋作展现了三种截然不同的审美维度——形之美、神之美与境之美,恰如法家三派各具特色,共同构成了中国古典美学的巅峰之作。 形之美的代表人物当属宋玉笔下的巫山神女。这位"其象无双,其美无极"的仙子,被赋予了最精妙的形体描绘。宋玉以"秾不短,纤不长"勾勒其身形,用"晔兮如华,温乎如莹"刻画其肤质,这般工笔细描开创了后世"美人赋"的典范。记得初次读到"步裔裔兮曜殿堂,忽兮改容,婉若游龙乘云翔"时,不禁为古人想象力的瑰丽而拍案叫绝。这种对形体美的极致追求,与商鞅建立法制体系的执着何其相似,都在各自领域树立了难以逾越的标杆。 神之美则在"意似近而既远,若将来而复旋"的飘渺意境中展现得淋漓尽致。宋玉没有停留在肤浅的外貌描写,而是通过"目略微眄,精彩相授"的细节,塑造出神女"不可乎犯干"的高洁品格。这种写神手法让我联想到齐国的用人之道——正如慎到重视人才的内在品质,宋玉也深谙"传神写照"的奥秘。每读至"含然诺其不分兮,喟扬音而哀叹",都能感受到神女内心挣扎的微妙颤动,这种超越时代的心理描写,展现了先秦文学惊人的成熟度。 境之美体现在"澹清静其愔嫕兮,性沉详而不烦"的意境营造上。宋玉将神女置于"旦为朝云,暮为行雨"的巫山幻境中,创造出虚实相生的艺术空间。这种意境构造与申不害的权术之道形成有趣对比——后者将治国复杂化,前者却将简单意象升华为永恒经典。我常想,正是这种"视之不见其形,听之不闻其声"的留白艺术,让《神女赋》成为后世无数文人竞相模仿的范本。 三美兼具的《神女赋》最终成就了其不朽地位。形之美构建骨架,神之美灌注灵魂,境之美营造氛围,三者交融产生的艺术张力,让这篇作品超越了时代局限。正如法家三派的学说在历史长河中各领风骚,宋玉开创的这三种审美范式,分别影响了曹植的《洛神赋》、陶渊明的《闲情赋》乃至后世的山水田园诗派。每当重读"皎若明月舒其光"的句子,依然会为两千年前就能达到如此美学高度而自豪。这种将形式、神韵与意境完美融合的创作智慧,正是中华文明早熟的绝佳例证,也是我们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
神女赋
知书房
神女赋
宋玉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白发赋
知书房
白发赋
左思 著
辞赋名篇。西晋左思作。《艺文类聚》见载。赋文以白发与主人对答的形式构成全篇。先是主人因早生白发影响功名而“将拔将镊”,白发辩解说,“值君年暮”,生来白发,拔之何罪?且桔柚“贵其素华”,愿君手下留情。主人不听,教训白发:自古年少早仕官,而己发白年衰身低微。
大人赋
知书房
大人赋
司马相如 著
西汉赋。司马相如作。据《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相如见上好仙道,因曰:‘《上林》之事未足美也,尚有靡者,臣尝为《大人赋》,未就,请具而奏之。’相如以为列仙之传居山泽间,形容甚癯,此非帝王之仙意也,乃遂就《大人赋》。”文章写大人“悲世俗之迫隘”,于是远离尘嚣而游于旷杳,“驾应龙象舆”,“骖赤螭青虯”,以星辰为旌幡,以虹霓为幡饰,游于东南西北天地之间。众神悉听征召,五帝为先导,陵阳当侍从,神仙们前呼后拥,供其役使,历唐尧于崇山兮,过虞舜于九疑”,“经营炎火而浮弱水兮,杭绝浮渚而涉流沙”,最后到了昆仑山,见到了西王母,她“皬然白首,载胜而穴处”,所幸还有三足乌“为之使”。文章至此感叹道:“必长生者若此而不死兮,虽济万世不足以喜”,露出讽谏规劝之意。作品最后申足此意,说明在空旷无人的虚无之境成仙,超脱尘世而独存,丝毫没有乐趣。这篇赋的用意在于谏正汉武帝的好神求仙,采用了较婉曲的手法,借渲染仙境的冷寂、仙人的凄凉生活表现作者的态度,达到讽谕的目的。文章辞采华美,以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描绘大人富于浪漫色彩的远游,表现大人凌驾一切的威武气概。据说此赋既奏,“天子大说,飘飘有凌云之气,似游天地之间意”(《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幽通赋
知书房
幽通赋
班固 著
汉赋。东汉班固作。这是一篇骚体述志兼抒情的作品。始见于《汉书·叙传》,萧统收入《文选》,又略见于《艺文类聚》,都未曾标明此赋有序。惟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中的《全后汉文》录用了卫灵公驱逐太子之事,作为该赋的序,似显牵强附会。班固自叙此赋主旨是“致命遂志”,即极言人间吉凶命运,进而表明自己处世态度。其妹班昭曾为之作注,李善注《文选》时每每称引之。此赋开篇从班氏始祖颛顼写起,再历数先辈的光辉业绩及由楚迁晋,尔后仕汉的历史,自己梦想着同祖先一样去建功立业:“梦登山而迥眺兮,觌幽人之仿佛”。同时作者从大量事实中意识到:天地无穷,艰多智寡,变化相诡,难料始终;在短暂的人生道路上,欲达到一定的目标,就必须“贵圣人之至论兮,顺天性而断谊”,以先圣之大道为模式,以天纲为训诫,以精诚信实的态度去努力,才能通于“神灵”,达于世情,有所做为。结尾部分的“乱曰”里,作者再度申明:“舍生取谊,以道用兮”。该赋通篇模仿楚辞特别是《离骚》,但内容较为单纯,讲究铺陈堆砌,在形象的个性化方面也远不及屈原的作品。
精选书评
知书客696561
宋玉的《神女赋》写神女之美,文采飞扬,令人神往。他描写神女的容貌、姿态,细致入微,生动传神。读完后,能感受到神女的超凡脱俗,仿佛就在眼前。宋玉的文笔轻快流畅,富有想象力。他的才华不仅体现在构思上,更体现在对细节的把控上。文章虽短,却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可以说,这是一篇难得的佳作,值得反复品读。
神女赋
知书房
神女赋
宋玉
知书客842651
最得意时读完《神女赋》,更加坚信世间确有惊鸿一瞥,倾国倾城。宋玉用千言描摹神女之姿,我活到三十,明白美色不过皮囊,却还是想追逐想沉溺。与此同时又不想迷失不想堕落,不能像圣贤般坐怀不乱,也不能像草木般无动于衷,仍然觉得要放下对"美"的执念至少得等到五六十岁吧,不然人生该多无趣,这大概就是凡夫俗子的本性。
神女赋
知书房
神女赋
宋玉
知书客449824
读了《神女赋》多次,但始终觉得有问题。作者说神女漂亮,但写得太过夸张。现实中不可能有这样的女人。文章用了很多华丽的词,但内容空洞。作者似乎只是为了显示文笔好,实际没什么意义。古人喜欢这类作品,是因为他们迷信。现在看,不过是堆砌辞藻罢了。这类文章不该被捧得太高。
神女赋
知书房
神女赋
宋玉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