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陆机集
知书房
陆机集
陆机 著
该书籍由知书房用户整理并上传。
书评 · 33
发表书评
不少读者翻开《陆机集》便觉艰深晦涩,西晋文风扑面而来,骈四俪六的句式常令人望而生畏。然则细究其难读之因,实与今人阅读习惯大相径庭。陆机所处的太康年间,正是骈文鼎盛之时,文人竞相追求"绮縠纷披"的辞藻之美,这种刻意雕琢的审美趣味,与当下崇尚简洁明快的文风自然格格不入。
忆昔初读《文赋》,开篇"余每观才士之所作,窃有以得其用心"尚觉平易,及至"其始也,皆收视反听,耽思傍讯"便如坠云雾。后来方悟,这"收视反听"原是道家修炼术语,陆机信手拈来喻指创作时的凝神状态。此类用典在集中比比皆是,若不谙熟《老》《庄》《易》三玄,读来自然磕绊。友人曾戏言:"读陆士衡文,须备三件法宝:骈文语法手册、魏晋典故辞典、外加一壶浓茶醒脑。"虽是玩笑,却也道出实情。
不过,若因难读便弃之如敝屣,未免可惜。钱锺书先生《管锥编》中屡引陆机诗文,称其"练字琢句,已开唐律先声"。我尤爱《叹逝赋》中"川阅水以成川,水滔滔而日度"二句,看似平常字眼,经其排比锤炼,顿生光阴迫促之感。这般精妙处,非静心细品不能得。建议初读者不妨先观《演连珠》五十首,篇幅短小如颗颗明珠,骈俪中见哲理,较之长篇大赋更易入手。
章太炎论古籍阅读曾言:"不通小学,不能读秦汉以上书。"读陆机集又何尝不是?只是所需非《尔雅》而是《文选》李善注。近来中华书局新出带校注的版本,注释详明,颇便初学。若觉原文佶屈,不妨先读注文,再观正文,如拆九连环般层层解之,渐入佳境时,自能体会六朝人所谓"潘江陆海"的深意了。
每每翻开《陆机集》,总觉纸页间流淌着千年前的月光。这位"太康之英"的笔墨,竟能把人的傲骨与脆弱都写得如此坦荡。在那些冠冕堂皇的应制诗背后,我总看见一个真实的灵魂在徘徊——既想拥抱庙堂,又忍不住回望江南的莼菜羹。这样的矛盾,如今读来格外心惊。
陆士衡的锦绣文章里藏着最朴素的道理。当他写"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何尝不是在提醒我们:再华丽的才藻,终究要从对草木荣枯的体察中生发。现在的人总急着炫耀辞章,却忘了像他那样,先蹲下来看看泥土里冒出的新芽。那些《文赋》里反复琢磨的"理扶质以立干",说到底不过是教人守住本心的体己话。
最触动我的还是他写给弟弟的《叹逝赋》。"悲夫!川阅水以成川,水滔滔而日度"这样的句子,读着读着就落下泪来。当今世上多少手足,为着三瓜两枣的利禄反倒疏远了,可陆机在生死之际,念念不忘的仍是"兄弟之怡怡"。这让我想起老家灶台边,母亲总说"菜根香里弟兄长",当初不觉如何,如今在钢筋森林里打拼,才懂其中滋味。
他的悲剧结局总让人掩卷长叹。若能重来,不知这位"天才秀逸"的才子,是否还会执着于洛阳城头的功名?就像我们今日,明知某些追逐不过是镜花水月,却仍前赴后继。读到他临刑前那句"欲闻华亭鹤唳,可复得乎",忽然觉得手中的拿铁咖啡失了味道——原来千年轮回,人们错过的从来都是相似的风景。
夜半读《陆机集》,窗外雨打梧桐。那些骈俪文字间跳动的,分明是古今相通的不甘心与不得已。合上书页时,忽然明白所谓经典,不过是让后来者在字里行间,照见自己不敢言说的心事。若能遇见当年的陆平原,只想递给他一盏明前茶,道声:"江南的菰菜鲈鱼,其实一直都在。"
乙未冬月始读《陆机集》,至岁末方竟。其赋笔华赡,穷极铺排,然徒炫词藻,如七宝楼台,拆碎不成片段。士衡才高,惜乎骋才太过,文胜其质。所谓"缘情绮靡"之论,适成自嘲耳。尤恨《文赋》一篇,论艺虽精,而自为诗文偏蹈所戒,岂非言与行违乎?后人盛称"太康之英",吾恐美誉过实矣。筱堂记于沪渎。
这写的啥?看不懂啊...
自春分至芒种读毕此书,历时三月有余。卷中乐府诸篇反复吟咏,余者仅粗览大意而已。陆士衡词采华茂,情思绮靡,论者谓为太康之英,读之令人嗟叹才人命蹇。其文心雕琢,藻饰太过,然能不坠浮艳,盖才力雄赡使然。后附《文赋》一篇,世人传诵至今,果非虚誉。壬寅初夏筱堂记于吴门。
查看更多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