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986817
2025年08月01日
别看了,真的没意思。
二京赋
知书房
二京赋
张衡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浮生六记
知书房
浮生六记
沈复 著
《浮生六记》是清朝长洲人沈复(字三白,号梅逸)著于嘉庆十三年(1808年)的自传体散文。《浮生六记》最早以稿本流传,杨引传于苏州冷摊上购得仅存前四卷〈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的残本,托付在上海申报馆工作的妹夫王韬在清光绪四年(1878年)出版,收入《独悟庵丛钞》中,乃此书初刻本。卷首有管贻萼、潘麐生所题的诗,以及杨引传的序、王韬跋。其后各版本皆以之为底本。民国24年(1935年)上海世界书局《美化文学名著丛刊》中的《浮生六记足本》,将王均卿在冷摊购得的第五、六卷〈中山记历〉、〈养生记道〉载入。1970、80年代,台湾学者吴幅员、杨仲揆及中国学者陈毓罴等人先后考证王均卿购得的两卷为伪作,今已成学术界共识。伪作者为黄楚香。
幽梦影
知书房
幽梦影
张潮 著
《幽梦影》,清初文学家张潮著的随笔体格言小品文集,全文共219则。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文学家章衣萍在徽州用重金购买了同乡张潮的《幽梦影》抄本,林语堂看后也很喜欢这本书。随后章衣萍将此书校点后交上海中央书店出版社出版。该书思想开阔,眼光独到,能从平淡无奇中发掘细微之美。主要讲述了修身养性、为人处世、风花雪月、山水园林、读书论文、世态人情等方面。在写作艺术与修辞手法上,则富于想像联想,善用比喻与排比、对偶等技巧。
河东赋
知书房
河东赋
扬雄 著
辞赋名篇。西汉扬雄作。《汉书》见载。元延二年(前11)三月,成帝帅群臣,横渡黄河,行幸河东祭祀后土。“既祭,行游介山,回安邑,顾龙门,览盐池,登历观,陟西岳,以望八荒”(《汉书》扬雄“自序”)。天子追踪殷周之墟,遥思尧舜之风,雄以为“临川羡鱼,不如归而结网”。于是上《河东赋》以劝。此文可分为三段:开段为前引,写暮春谒神于河东,形容车驾旌旗之盛。中段述成帝追观先代遗迹:览介山,思晋文公及介子推;追慕大禹疏决龙门;登历观(山西永济县山名)而望舜之所耕。他将这些遗迹与远处战场陔下(项羽败处)南巢(夏桀败处)相较,认为这些地方均不如河东。于是天子乘翠龙,渡大河,登华山,该地祥云迎,甘雨降,天子遂叱风伯,呵雨师,大致斥令制风制雨。最后一段乃为对天子及汉代的歌功颂德,而这篇赋的结尾不带任何规谏之辞。扬雄自谓此文目的在于劝。然细绎全文,此赋表面上是对王朝汉德的颂扬,实际上寓讽谏于颂扬之中。姚鼐《古文辞类纂》评云:“《上林》之末有游乎六芝之囿及翱翔书圃之语。此文(《河东赋》)法之,借行游为喻,言以天道为车马,以六经为容,行乎帝王之途,何必巡望山川以为观览乎。”全文仿《楚辞》体,亦融合散体之字句。《汉书·扬雄传》所收录之四赋,《文选》仅此篇未录,其由盖因其体裁和文句不特出,此赋或非子云之佳作也。
精选书评
知书客482855
"华实蔽野,黍稷盈畴"——张衡以如椽巨笔描绘的东汉盛世图景,在《二京赋》中化作一场穿越两千年的文字巡游,那铺陈扬厉的赋体长卷间,长安的宫阙与洛阳的街衢次第绽放,帝国的荣光与文人的忧思在骈俪辞藻中永恒定格。
二京赋
知书房
二京赋
张衡
知书客283293
自仲春至初夏,始竟张衡《二京赋》之读,凡五十余日。其文铺采摘藻,排比堆砌,似欲以鸿篇钜制炫人耳目。然细究其里,不过踵事增华,蹈袭扬雄《甘泉赋》之窠臼耳。所谓"体物写志",实则徒骋才藻,未得讽谏之旨。班固讥相如"劝百讽一",衡之赋殆又甚焉。己亥暮春,倦眼观书,终觉汉赋之弊,正在此等浮夸文字。
二京赋
知书房
二京赋
张衡
知书客581447
在西湖边翻这本书,张岱写的是风景,但字里行间都是坚持。很多人只看到西湖的美,我更在意他失去一切后仍坚持记录。乱世中保住记忆很难,更何况是前朝旧事。他写下的每个字都像在对抗遗忘。今天游客看到的亭台楼阁早不是当年模样,可书里的西湖永远活着。这让我明白,只要有人记得,有些东西就不会真正消失。
西湖梦寻
知书房
西湖梦寻
张岱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