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书房
书单 书籍库
长门赋
长门赋
司马相如

长门赋

司马相如  

辞赋名篇。西汉司马相如作。《文选》见载。赋序说汉武帝皇后陈阿娇因妒失宠,幽居长门宫,遂以重金请司马相如作赋,希图感动武帝,武帝读赋后复宠阿娇。古今一些学者据序中“孝武皇帝”谥号之起期晚于作者卒年,及“陈皇后复得亲幸”不符史实等,推断此赋为他人托名所作;但也有不少学者认为赋序或为托名者作,而赋的正文则“非相如不能作”(张惠言《七十家赋钞》)。文章首先推出一位精魂踰佚、形体枯槁的弃妇形象,点明因夫君恩爱转移和自己过于痴情造成了这位美人独居的悲剧。继而具体描绘其内心痛苦:她“登兰台而遥望”种种自然景观,将雷鸣误作君王车声,将风动误作牵帷人;她“下兰台而周览”深宫,更是触景伤情,“怅独托于空堂”;她又在洞房清夜抚琴抒怀,历数己过,于睡梦中与君王重逢;及至醒后伫望星空,终以“不敢忘(君)”煞尾。赋题取《长门》,固与陈后失宠有关,但并不囿于历史故事,而是概括了众多宫女的遭遇与痛苦,并寄予深切同情。朱熹《楚辞后语》曰:“此文古妙,最近楚辞。”赋仿楚辞之遣词造句与表现手法,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和“以悲为美”的特征。尤善刻画心理,以实写虚,利用景物特征表现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委婉曲折,悲悽动人,在抒情小赋中别具一格,更不同于大赋的夸诞恢廓。此篇对后代宫怨一类题材的作品有着深远的影响。

该书籍由知书房用户整理并上传。

书评  · 46
发表书评
用户头像知书客647263
说来也惭愧,直到大学选修古代文学课,我才第一次完整读完这篇相传为司马相如代作的《长门赋》。合卷时窗外的梧桐正簌簌落着黄叶,恍然觉得那些飘零的叶片,恰似赋中那个"日黄昏而望绝兮,怅独托于空堂"的失宠皇后。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大约就在于它能让不同时代的读者都看见自己的影子——那些华丽辞藻砌成的宫殿里,分明囚禁着每个现代人都有过的孤独时刻。 儿时在《故事新编》里读到阿娇的典故,只觉得是个老套的宫斗故事。如今重读原文,才惊觉字字都是血泪。"雷殷殷而响起兮,声象君之车音"这样的句子,把期待与幻灭的循环写得如此惊心。当陈皇后把雷鸣当作君王车驾,把风动疑为爱人衣袂时,谁能不联想到自己守着手机等待消息的现代情境?这种跨越两千年的情感共鸣,或许正是文学最神奇的魔法。 最令人心折的是赋中那些未完成的期待。就像维纳斯断臂引发的无限遐想,阿娇"忽寝寐而梦想兮,魄若君之在旁"的瞬间清醒,比真正见到汉武帝更让人揪心。倘若她真的等来了圣驾,倘若相如的赋文当真挽回君心,这个故事的感染力反而会大打折扣。正是永远差一步的遗憾,永远够不到的衣角,让长门宫的冷月照进了所有求而不得的心灵。 我常想,现代人爱看宫斗剧,或许也在寻找这种残缺的美感。当我们陪着阿娇在赋中一次次"抟芬若以为枕兮,席荃兰而茝香",看她用香草布置床榻的执着,看她"心慊移而不省故兮,交得意而相亲"的自我欺骗,何尝不是在共情自己那些无疾而终的执念?文学最残忍也最慈悲之处,就是把破碎的心事写得如此美丽。
2025年07月01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424774
从《长门赋》中读来,随着年岁的增长,越发感到其中的孤独与无奈。人总是很难摆脱被遗忘的命运,就像陈皇后被冷落在长门宫中。其中失宠的苦闷确实在一个人最脆弱的时候,最需要陪伴却得不到回应的时候。也许这就是现实中最残酷的时刻。 想到汉武帝的《秋风辞》与班婕妤的《怨歌行》,确实汉代宫廷在弃妇之怨方面写得深刻。从文中,能看到深宫的寂寞,也能理解陈皇后的绝望。只是这宫廷情爱说变就变,能理解其无常,唯一确定的就是不确定。 虽是男女之间,也可以对照自己的处境体会这种心情,思考自己的际遇,理清身边若即若离的关系,寻找自处之道。
2025年07月01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767811
看懂了就能写得好。
2025年07月02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663693
"金屋藏娇终成梦,长门寂寞锁清秋。"
2025年07月02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512252
有人从《长门赋》中读出"日黄昏而望绝兮,怅独托于空堂"的孤寂悲凉,有人却读出了"悬明月以自照兮,徂清夜于洞房"的凄美意境。而我在字里行间,仿佛看见陈皇后独坐长门宫的落寞身影,她的愁思化作缕缕月光,穿透千年时光叩击着我的心扉。这般深宫怨情,这般刻骨相思,让人不禁感叹帝王之爱的薄凉与无常。司马相如以华美辞章写尽失宠妃子的哀婉,让一个被历史遗忘的女子,在文学中获得了永恒的生命。
2025年07月02日
查看更多书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