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643424
2025年07月13日
这本书我看不懂。觉得很无聊。内容很复杂。道理讲得绕来绕去。法律条文太多了。读起来头痛。例子举得不好。想法太极端。现实里用不上。治国方法太冷酷。君臣关系很僵硬。老百姓的利益不考虑。跟现在的社会完全不合拍。全文都是命令口气。像是在吓唬人。说话不方便。做事不方便。活着不自由。秦始皇喜欢这套方法。我们现代人受不了。
韩非子
知书房
韩非子
佚名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睡虎地秦墓竹简
知书房
睡虎地秦墓竹简
佚名 著
睡虎地秦墓竹简,又称睡虎地秦简、云梦秦简,是指1975年12月在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中出土的大量竹简,这些竹简长23.1~27.8厘米,宽0.5~0.8厘米,内文为墨书秦篆,写于战国晚期及秦始皇时期,反映了篆书向隶书转变阶段的情况,其内容主要是秦朝时的法律制度、行政文书、医学著作以及关于吉凶时日的占书,为研究中国书法、秦帝国的政治、法律、经济、文化、医学、等方面的发展历史提供了翔实的资料,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
李克书
知书房
李克书
李克 著
一卷。周李克 (生卒年不详)撰。清马国翰辑。“李”或作 “里”,古字通用。李克为魏文侯之相。《汉书·艺文志》载儒家 《李克》七篇。佚已久矣。然《文选·魏都赋注》,明引《李克书》三语,最可珍贵;马国翰又从他书辑其对文侯语,合为一卷。陆玑 《诗疏》曰:“孔子删诗,授卜商,商为之序以授鲁人曾申,申授魏人李克。”克为子夏再传弟子,而《汉书·艺文志》则认为克为子夏弟子。国翰以为子夏居魏,亲从问业。故班固云然,是说亦近情,皆因缘儒术。有 《玉函山房辑佚书》本。
棠阴比事
知书房
棠阴比事
桂万荣 著
中国古代的一部案例汇编。宋代桂万荣编。1211年刊行,以后一再重刊,受到各朝统治阶级的重视。本书是在和凝、和㠓编撰的《疑狱集》和郑克编的《折狱龟鉴》两书的基础上选编出一部分,并从正史、野史、名人笔记中选出一些案例,合编而成的。原书分2卷,共144条,明朝吴讷又将它删去64条,剩80条,增补50条,共130条。内容有:原编“棠阴比事”包括小事函首、乖崖察额、彦超虚盗、吕妇断腕、王珣辨印、钱推求妇、程琳烓灶、孔察代盗、裴均释夫、曹摅明妇、魏涛证死等案例故事;“棠阴比事续编、补编”包括有寒朗悟帝、素立守法、李峤列枉、高柔察色、提举辩明、师泰折狱、筠守释诬等案例故事,介绍了封建社会执法、断狱、量刑等情况,总结了古代司法检验和审判的经验,其中许多案例,通过实地勘验调查案情原委、取得确凿证据等,对现存司法机关侦察破案、判罪量刑,也有一定参考价值。本书在当时对于指导司法活动,减轻人民讼累、避免冤案错案发生,加强封建统治,具有一定意义,它还流传到日本,被译为日文,对传播中国古代法律文化起了一定作用。
精选书评
知书客813149
经典,法家之集大成。顺读可明理,逆读可深思。全书可作整体,篇章可拆解。治国者须读,为官者须读。平民也可读,学者更须读。盛世宜读,乱世更宜读。学法不如用法,学理不如明理。明理之道,尽在其中。每一句都直指要害,每一篇都鞭辟入里。读之可明智,用之可成事。
韩非子
知书房
韩非子
佚名
知书客759471
奇书,世间少有的深刻。每一字都重若千钧。可以当下读,可以反复读。君王该读,百姓也该读。得意时要读,失意时更要读。权谋之本,人性之镜。讲势时锋芒毕露,说道时又含蓄深沉。不读《韩非》不知权力之毒,不读《韩非》不懂人心之险。治国如此,做人亦是如此。他写的是法,却处处见血。两千年前写就,今日依然锋利如新。
韩非子
知书房
韩非子
佚名
知书客862213
在书店翻《韩非子》,很多人盯着权术谋略看。我注意到的是那些被韩非嘲讽的君主。明知法制有用却不用,明知臣子奸诈却不管,这种挣扎很真实。掌权者不是不知道对错,是放不下私欲。韩非把道理说透了,但现实里改不改又是另一回事。这本书像面镜子,照出人性里顽固的那部分。
韩非子
知书房
韩非子
佚名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