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书房

折狱龟鉴
折狱龟鉴

折狱龟鉴

郑克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折狱龟鉴》是宋代法学家郑克撰著的一部法学著作,成书于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全书共八卷,分为释冤、惩恶、察奸、迹盗、议罪、严明等二十门,包含了侦查破案、法庭审讯、司法鉴定、痕迹物证、调解纠纷、辨诬雪冤、定罪量刑等方面疑难案例三百九十五个,并加有作者精到的评论。本书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狱讼案例汇编,作为宋代侦查类文集的集大成者,其所反映的鞫情断狱思想突破了前世较为朴素的侦查方法,对后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其中一些治狱思想也为后世所称道借鉴。
更多
书评  · 77
发表书评
用户头像知书客506538
断断续续翻完这本宋代司法案例集,心情颇为复杂。友人推荐时说这是中国古代法学的瑰宝,可我读来却像在观摩一场精心编排的折子戏——每个案件都透着股刻意为之的圆满,仿佛世间冤屈都能被这八面玲珑的"青天"化解。郑克笔下那些明察秋毫的判官,与其说是历史人物,不如说是儒家理想投射在司法领域的幻影。 "狱贵初情"的办案原则看似高明,细究之下却暴露了传统司法的致命软肋。那些被反复称颂的察言观色、心理博弈,本质上仍是人治的变种。当郑克津津乐道某位官员通过嫌犯"面有惭色"就断案如神时,现代法律人恐怕要脊背发凉。这种依赖个人智慧的审判方式,就像在悬崖边走钢丝,十个清官的高光时刻,也抵不过一个昏官造成的千古奇冤。 更令人不适的是字里行间透出的道德优越感。书中将破案归功于官员的"仁心",却选择性忽视制度性缺陷。当郑克记载某县令因梦见蝴蝶就破解悬案时,这种将司法神秘化的倾向,本质上是用玄学填补证据链条的缺失。我们今日回头看这些被神化的"青天",倒像是看一群在制度荒漠里表演的魔术师。 不过最刺眼的,还是书中对刑讯的暧昧态度。那些被轻描淡写的"稍加拷掠",在当代视角下就是赤裸裸的司法暴力。郑克们精心构建的正义叙事里,嫌犯的惨叫声都被过滤成了破案凯歌的和弦。这种将手段正义与结果正义粗暴绑定的逻辑,至今仍在某些司法观念中阴魂不散。 掩卷时忽然想起波斯纳的警示:法律不是供人观赏的盆景。这本被奉为经典的作品,或许更适合作为理解传统司法文化的标本,而非值得效仿的范本。当现代法治文明已经发展出更精密的制度装置时,我们若还沉迷于这类道德神话,不啻于在数字时代追捧结绳记事。那些被反复渲染的"断案如神",说到底不过是人治文明投在司法帷幕上的皮影戏。
2025年09月03日
查看更多书评

@《折狱龟鉴》由知书房用户整理并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