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705652
2025年09月03日
【书评】 "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范缜以朴素唯物论者的勇气,在佛道盛行的南朝撕开一道理性之光,这部被梁武帝举国围剿的《神灭论》,用刀刃与利刃的比喻将灵魂不朽说劈得粉碎,其思想锋芒至今仍在华夏大地上铮铮作响。
神灭论
知书房
神灭论
范缜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帝范
知书房
帝范
李世民 著
四卷。唐太宗李世民撰。书成于贞观二十二年 (649)。论为君持身治国之道。以为尧舜之道、周孔之教为治国之本。贞观末年太宗以此书赐其子李治(高宗),曰:“此十二条者,帝王之大纲也”,“修身治国备在其中”(《帝范·后序》)。《旧唐书·经籍志》、《唐书·艺文志》皆云四卷。晁公武《读书志》仅载六篇。陈振孙《书录解题》曰一卷。此本载《永乐大典》中,共十二篇,首尾完整。是书于南宋时已佚其半,至元乃复得旧本,故明初转有全文。曰:《君体》、《建亲》、《求贤》、《审官》、《纳谏》、《去谗》、《诫盈》、《崇俭》、《赏罚》、《务农》、《阅武》、《崇文》十二篇。贾行注和韦公肃注,并佚。注文疑出于元人之手。日本有传本。大抵本文以日本传本为佳,注文以四库馆臣辑本为上,亦互有补充。有 《武英殿聚珍版丛书》、《知不足斋丛书》本。《粤雅堂丛书》三编本据日本传本刊。
了凡四训
知书房
了凡四训
袁黄 著
《了凡四训》,是明代袁黄,字坤仪,后改名了凡,作于六十九岁,写给儿子的家训,是中国一本著名的劝善书。原本为教训自己的儿子,故取名《训子文》;后为启迪世人,遂改今名。成书缘起作者在考科举之前认识了云南孔姓占卜师,孔先生帮他算出三场考试名次。结果次年赴考,三场都正确。让袁黄吓得半死。后孔先生又说,袁黄的功名将止于贡生,官至四川的一个县令,五十三岁时寿终正寝,无子。袁黄接受孔先生之建议,放弃医学,继续科举。因此认为宿命不容改变。37岁时遇见云谷禅师,透过云谷禅师教导积德行善并且传授准提咒,训练清净心与慈悲心,解说命运如何掌握在自身,宿命可以改变,于是自号了凡。从此积极为善助人,改过迁善,修正观念,不仅未于53岁寿终,且生下二个儿子,并于69岁那年写下《了凡四训》,最终寿命至74岁。《了凡四训》正是袁了凡要给儿子的家训。
潜夫论
知书房
潜夫论
王符 著
东汉王符著。《后汉书·王符传》:“和、安(东汉和帝、安帝)之后,世务游宦,当途者更相荐引,而符独耿介不同于俗。以此遂不得升进,志意蕴愤,乃隐居著书30余篇,以讥当时得失。不欲章显其名,故号《潜夫论》。”全书共10卷,36篇。其中《本训》提出具有唯物主义倾向的宇宙生成论,因其将“道”、“器”并列,又有二元论倾向。《卜列》、《巫列》等篇批判了世俗迷信思想。其他大多篇章是讨论治国安民之术的政论文章。从政治、经济到军事边防、风俗教化的各种弊端进行了广泛的评析。政治上继承先秦“民本”思想,强调“天以民为心”(《本政》),“国以民为基,贵以贱为本”,认为“为国者必先知民之所苦,祸之所起”(《述赦》),应爱惜日力民时,使“民安静而力有余”(《爱日》)。书中伦理思想丰富,主要见于《论荣》、《考绩》、《思贤》、《慎微》、《爱日》、《交际》、《明忠》、《德化》等篇。《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谓《潜夫论》“洞悉政体似《易言》而明切过之;辨别是非似《论衡》而醇正过之”。有《汉魏丛书》、《四部丛刊本》,注本有清汪继培的《潜夫论笺》。收入《诸子集成》、《百子全书》。
精选书评
知书客185764
奇文,千年真知灼见。清醒时可读,困惑时更要读。智者能领会,常人也能懂。得意时该看,失意时更该看。范缜说形死神灭,道理简单却深刻。烧香拜神不如明白这个道理。世上没有鬼神,人就该相信自己。求佛不如求己,信鬼不如信理。读一遍就懂,想一遍更懂。这个道理实在,比什么玄乎的话都有用。
神灭论
知书房
神灭论
范缜
知书客969049
壬寅深秋始读《神灭论》,旬日而竟。范缜此作,虽不过二千余言,而析理精微,立论峻切,使人凛然有冰雪之感。其辟佛之旨,诚为六朝异响;"形神相即"之说,尤见哲人胆识。每读至"神即形也,形即神也"之句,未尝不废书而叹:使生在今日,当为唯物之先导也。然则缜之辩才无碍,终难敌帝王崇佛之势,诵之殊觉悲慨。丁酉霜夜筱堂记于沪上斗室。
神灭论
知书房
神灭论
范缜
知书客493911
在范缜的《神灭论》里,人们时常赞叹他无惧权势的勇气,但我更在意的是他立论的单薄。否认灵魂存在倒容易,可那些细腻的心灵体验,那些超越形体的精神追求,又该如何解释?他像挥舞着斧头劈向迷雾,却忘了有些东西本就不是斧头能劈开的。帝王将相们惧怕他的言论,可真正值得惧怕的,或许正是这种非此即彼的武断。
神灭论
知书房
神灭论
范缜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