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493911
2025年07月30日
在范缜的《神灭论》里,人们时常赞叹他无惧权势的勇气,但我更在意的是他立论的单薄。否认灵魂存在倒容易,可那些细腻的心灵体验,那些超越形体的精神追求,又该如何解释?他像挥舞着斧头劈向迷雾,却忘了有些东西本就不是斧头能劈开的。帝王将相们惧怕他的言论,可真正值得惧怕的,或许正是这种非此即彼的武断。
神灭论
知书房
神灭论
范缜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处世悬镜
知书房
处世悬镜
傅昭 著
《处世悬镜》是一本教人如何为人处世的经典古书。行为上,识为先;藏者盛,舍者得;曲为聪,止为智;忍为要,厚者成;信者无敌。世事无常,先求退安而后致荣达。
知言
知书房
知言
胡宏 著
南宋胡宏著。原本1卷,现传本6卷。为平日论学随笔札记,屡经修改而成。此书对理学伦理思想的重要范畴如道、理、心、性等多有论述,而于性命之理阐发尤详。主张“性”是宇宙本体,是“天命之全体”,而“理”则包括人伦和物理两方面。在他看来,“性”既是人伦之理的渊源,但又高出于“理”;虽无善恶,却有好恶。因此,“世儒之言性者,类指一理而言之尔,未有见天命之全体者也”。认为“天理人欲同体异用,同行异情”,反对天理人欲对立观。重视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主张“务圣人之道”,“必先致知,及超然有所见,方力行以终”。此书对衡湘学者影响深远。但朱熹、吕祖谦、张栻等人对之既有肯定,也有责疑。今有明嘉靖间正心书院本、清道光间粤雅堂本等。
了凡四训
知书房
了凡四训
袁黄 著
《了凡四训》,是明代袁黄,字坤仪,后改名了凡,作于六十九岁,写给儿子的家训,是中国一本著名的劝善书。原本为教训自己的儿子,故取名《训子文》;后为启迪世人,遂改今名。成书缘起作者在考科举之前认识了云南孔姓占卜师,孔先生帮他算出三场考试名次。结果次年赴考,三场都正确。让袁黄吓得半死。后孔先生又说,袁黄的功名将止于贡生,官至四川的一个县令,五十三岁时寿终正寝,无子。袁黄接受孔先生之建议,放弃医学,继续科举。因此认为宿命不容改变。37岁时遇见云谷禅师,透过云谷禅师教导积德行善并且传授准提咒,训练清净心与慈悲心,解说命运如何掌握在自身,宿命可以改变,于是自号了凡。从此积极为善助人,改过迁善,修正观念,不仅未于53岁寿终,且生下二个儿子,并于69岁那年写下《了凡四训》,最终寿命至74岁。《了凡四训》正是袁了凡要给儿子的家训。
精选书评
知书客185764
奇文,千年真知灼见。清醒时可读,困惑时更要读。智者能领会,常人也能懂。得意时该看,失意时更该看。范缜说形死神灭,道理简单却深刻。烧香拜神不如明白这个道理。世上没有鬼神,人就该相信自己。求佛不如求己,信鬼不如信理。读一遍就懂,想一遍更懂。这个道理实在,比什么玄乎的话都有用。
神灭论
知书房
神灭论
范缜
知书客394183
《神灭论》读罢,只觉思绪纷杂。范缜试图用简单比喻解释形神关系,但那些例子现在看来有些粗糙。他否定灵魂的存在,但面对生死大事,这套理论又显得单薄。书里的论证很用力,可是读完后反而更困惑。人死如灯灭,那么活着的意义又在哪里?翻完最后一页,既觉得他说得有道理,又感到心里空落落的。或许有些问题,不是靠文字能说清的。
神灭论
知书房
神灭论
范缜
知书客914377
读《神灭论》,范缜的坚持让人感慨。当时佛教盛行,他却敢说"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直接否定轮回之说。梁武帝召集僧人围攻他,他毫不退让。这种坚持真理的态度,在迷信盛行的年代尤为难得。可惜他的理论还是被压制了。但思想的光辉终究不会被熄灭,千年后我们依然记得他的勇气。真理往往就是这样,一开始总是少数人的坚持。
神灭论
知书房
神灭论
范缜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