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548765
2025年06月23日
《鼎录》记载了古代鼎器的形制与历史,内容详实,考证严谨。书中对各时期的鼎进行分类描述,包括用途、铸造工艺和相关故事。这些记录对于研究古代礼制和金属工艺有重要价值。但部分细节与考古发现稍有出入,可能是传抄过程中的误差。总体来看,这是一部可靠的史料,为后世学者提供了宝贵参考。书中体现出的实证精神尤其值得肯定。
鼎录
知书房
鼎录
虞荔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古今刀剑录
知书房
古今刀剑录
陶弘景 著
兵器史书。旧题梁陶弘景撰。弘景, 字通明,丹阳秣陵 (今江苏南京) 人。曾官齐奉朝请, 后辞官归隐句曲。著名的道教思想家和医学家。是书一卷,所计共七十四事,皆刀剑之属, 其中记帝王刀剑自夏启至梁武帝四十事, 诸国刀剑自刘渊至赫连勃勃凡十八事, 吴将刀自周瑜以下十事,魏将刀自钟会以下六事。所记内容,证以唐李绰《尚书故实》 为据, 虽文字小有异同, 而大旨则无不合。但今所传, 内容多有考证不周者,亦有舛误、失真之处, 如将蜀将误入吴将中, 董卓、袁绍编入魏将中等, 故《四库全书总目》疑有后人窜作。但可借以考查古代兵器。今存 《汉魏丛书》本、《百川学海》本、《群芳清玩》本、《龙威祕书》本、《说郛》本。
随园食单
知书房
随园食单
袁枚 著
《随园食单》,古代中国烹饪著作。共一卷。身为乾隆才子、诗坛盟主,袁枚一生著述颇丰。作为一位美食家, 《随园食单》是其四十年美食实践的产物,以文言随笔的形式,细腻地描摹了乾隆年间江浙地区的饮食状况与烹饪技术,用大量的篇幅详细记述了中国十四世纪至十八世纪流行的326种南北菜肴饭点,也介绍了当时的美酒名茶,是清代一部非常重要的中国饮食名著。
洛阳牡丹记
知书房
洛阳牡丹记
欧阳修 著
欧阳修撰。见《欧阳文忠公文集》卷七十二。作于宋仁宗景祐元年(1034)。本文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关于牡丹的专著,全文分《花品序第一》,《花释名第二》,《风俗记第三》和《牡丹记跋尾》四部分。《花品序第一》,写天下牡丹不能与洛阳牡丹相敌,洛阳牡丹花果为天下第一,驳斥洛阳牡丹之美盛,乃因洛阳居九州之中、得中气之和的说法,并记20多种特著之花名。《花释名第二》,详记牡丹各种品种的得名之由来,花色之特点,尤见名贵品种的产生是人们长期精心培育的结果,指出牡丹不载于文字,文人吟咏篇什不多。《风俗记第三》,记叙洛阳人爱花赏花之习俗和向朝廷贡花之事,并对接花、种花、浇花、养花、医花等方法,详加说明,反映出当时园艺栽培之技术。《牡丹记跋尾》则叙蔡君谟书此“记”于石的经过。文章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要言不繁,说事明晰。知识性很强,文风也朴实自然。在结构和行文上对陆游《天彭牡丹谱》有影响。
精选书评
知书客687477
神书,鼎器之大观!妙极、绝极、奇极!可抚卷细品,可一目十行,可正读,可反观。欢欣时宜读,悲戚时更宜读。雅士能得趣,俗客亦能得趣。平步青云当读,跌入谷底尤当读。藏鼎不如知鼎,知鼎不如懂鼎。懂鼎之道尽在此书!每一樽青铜器都跳动着华夏文明的脉搏,每一行铭文都诉说着千古兴衰。读罢此书,方知鼎非鼎,乃是天地之缩影,历史之见证。
鼎录
知书房
鼎录
虞荔
知书客322619
伪作!古董之败笔。烦躁、枯燥、乏味!横着读生厌,竖着读更厌。详读不如略读,略读不如不读。博学者读之皱眉,浅学者读之昏睡。借酒消愁时别碰,春风得意时更别碰。寻鼎不如寻路,录器不如录心。此书所列各鼎,杂凑无章,真伪难辨,竟将民间传说与史实混为一谈。所谓"鼎"者,不过是一堆生锈青铜的流水账,比之《金石录》相去何止万里!
鼎录
知书房
鼎录
虞荔
知书客264331
奇书也,《鼎录》之妙,令人拍案!轻抚书页,如触青铜古鼎,沉甸甸的历史感扑面而来。此书可早晚读,可晴雨读,可焚香静读,亦可酒酣狂读。帝王将相读之见兴衰,文人墨客读之得气韵。失落时读之如饮醍醐,得意时读之若闻晨钟。藏鼎不如识鼎,识鼎不如懂鼎。懂鼎之道,尽在虞荔字里行间。三千年青铜文明,化作掌中一卷,快意!
鼎录
知书房
鼎录
虞荔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