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681392
2025年09月04日
翻开《鼎录》的那一刻,我本以为会触摸到青铜器冰冷的纹路,却意外坠入了一个布满迷雾的历史迷宫。那些本该庄严肃穆的礼器,在虞荔笔下竟成了飘忽不定的符号,让人分不清哪些是真实存在的国之重器,哪些又是后人附会的政治寓言。 三代以降,鼎之为物,从炊具渐成礼器。禹铸九鼎象征九州,这本该是青铜文明最辉煌的注脚。可当我细读《鼎录》中关于九鼎的记载,却发现这些文字像被雨水浸透的竹简——字迹模糊处藏着太多欲言又止的秘密。虞荔说秦昭王取九鼎时"其一飞入泗水",这荒诞的记载与其说是历史,不如说更像是对强权政治的诗意反抗。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竞相铸鼎的狂热令人困惑。楚庄王问鼎中原时,周大夫王孙满那句"在德不在鼎"的告诫犹在耳畔,可转眼间各国的铸鼎记录却越来越离奇。虞荔笔下那些"丹阳出土""雷纹隐现"的描述,读来总带着某种诡异的仪式感。最令人不安的是吴越章节里"鼎自行三丈"的记载,这些文字仿佛在青铜器表面蒙上了一层神秘的包浆,让历史真相变得愈发不可捉摸。 汉代以后的记载更显荒腔走板。武帝元鼎年间的祥瑞记录里,鼎竟能"夜有光,昼则灭"。读到这些文字时,我不禁想起考古发掘中那些真实存在的青铜器——它们沉默地躺在博物馆玻璃柜里,与文献中这些会发光会走动的神奇器物判若云泥。虞荔似乎故意在真实与传说之间留下大片灰色地带,让后人永远无法确定他究竟是在记录还是在创作。 合上《鼎录》的最后一卷,那些青铜器的影子依然在眼前晃动。这本该是记录礼器形制的专业文献,却更像一部披着史学外衣的志怪小说。最令人困惑的是,我们至今无法判断虞荔本人是否相信这些离奇记载——他笔下的鼎时而庄重如史官,时而荒诞似方士,这种矛盾性让整部作品散发着诡异的光芒。或许正如青铜器上的饕餮纹,看似狰狞可怖的面目下,藏着的不过是古人面对未知世界时最原始的困惑与想象。 在这个充斥着考古报告和碳14检测的年代重读《鼎录》,那些虚实相间的文字反而呈现出独特的魅力。它像一尊布满铜绿的青铜鼎,既承载着真实的历史重量,又折射出人类永远无法摆脱的神秘主义冲动。这种真实与虚幻的纠缠,或许正是这部奇书最耐人寻味之处。
鼎录
知书房
鼎录
虞荔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茶录
知书房
茶录
冯时可 著
明代茶书,冯时可撰,1卷。冯时可,字敏卿,号元成,松江华亭(治今上海)人。隆庆五年(1571)进士,累官湖广参政,所至有政声,尤以著述为天下所重。撰有《易说》、《诗意》、《左氏释》、《左氏讨》、《上池杂识》、《雨航杂录》及《严栖》、《石湖》、《西征》、《北征》、《金阊》、《天池》、《竒茹》诸稿。事具《明史》卷二○九等。此书仅见《续说郛》(卷三七)本、《古今图书全集》本。全文仅5条,凡500字左右。不像出于有文名的冯氏之手,更不像有条理的专著,疑当为《续说郛》编者拼凑冯氏之说敷衍成篇,这在《续说郛》编者是司空见惯的拿手好戏。
北山酒经
知书房
北山酒经
朱肱 著
3卷。北宋朱翼中著。朱翼中,名肱,字翼中,号大隐。《北山酒经》卷上是有关酒的总论,卷中介绍制曲法,卷下介绍酿酒法。本书是研究中国古代酿酒手工业史和科技史的重要参考资料。卷上简述中国的制酒史和饮酒史。提出“天之命民作酒,惟祀而已”,“酒之于世也,礼天地,事鬼神”的观点,强调酒的社会功能,认为酒是因为人类社会活动的需要而产生的。又指出后世因酒误事引起祸害,是因为失去节制,而酒是没有错的。作者还引述《周礼》、《月令》、《说文》、《春秋纬》、《释名》、《齐民要求》等书中有关酒的记载,并对一些术语如“五齐”、“六七投”等作了解释。卷中介绍制曲法。先总论制曲的一般要领。其中讲到“伤热则心红”,引起现代酒史研究者的注意。不少学者认为可能是关于红曲制造的最早记录之一,因为做红曲的发酵温度要比做其他曲为高。接着介绍十二种制曲法,分为罨曲、风曲、䤖曲三类。罨曲的制造法是把生曲埋置在麦秸里,定时翻动。罨曲又可分为顿递祠发曲、香泉曲、香桂曲、杏仁曲四种。其中顿递祠发曲在制作时要用蛇麻,据专家考证即酒花。这一记载说明中国早在宋代就已经使用酒花酿酒。风曲的制造法是用树叶或纸张包裹生曲,挂在通风之处。风曲有瑶泉曲、金波曲、滑台曲、豆花曲四种。䤖曲的制造法是用草捂合曲团,生毛后去掉盖草。䤖曲有玉友曲、白醪曲、小酒曲、真一曲、莲子曲五种。卷下介绍酿酒法。作者先按一般酿酒顺序,叙述各道工序的操作方法。它们是:卧浆,淘米,煎浆,汤酒。如进一步加工,或按各种特殊的方法酿制,则可获得各种不同特色的酒。书中介绍了煮酒、火迫酒、曝酒法、白羊酒、地黄酒、菊花酒、酴醾酒、葡萄酒法、猥酒、神仙酒法、冷泉酒法等制酒方法。
禽经
知书房
禽经
师旷 著
《禽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鸟类文献。旧题春秋时师旷著,晋张华注。但《七略》、《隋书·经籍志》、《唐书·艺文志》、宋《崇文总目》皆不见载。南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始列其目,称晋张华注。《文献通考》沿袭其说,显系宋人托名之作。今本《禽经》也非原来完本。北宋陆佃《埤雅》、南宋罗愿《尔雅翼》援引条目,均未见载于今本。今传主要版本有,左圭《百川学海》本,《四库全书》本。书内精要列述约近40种以上鸟类,首说神鸟凤凰:以下叙及乌、鵰、雉、雁、鹤、鹊、鸥、鸢、鸠、鹬、杜鹃、黄鹂、布谷、鹧鸪、白鹭、鹇鹭,等等,分别指出各鸟不同特征、形状、毛色、生活习性、饮食、繁殖生育、鸣叫特点。兼及异名、彩羽用途。
精选书评
知书客322619
伪作!古董之败笔。烦躁、枯燥、乏味!横着读生厌,竖着读更厌。详读不如略读,略读不如不读。博学者读之皱眉,浅学者读之昏睡。借酒消愁时别碰,春风得意时更别碰。寻鼎不如寻路,录器不如录心。此书所列各鼎,杂凑无章,真伪难辨,竟将民间传说与史实混为一谈。所谓"鼎"者,不过是一堆生锈青铜的流水账,比之《金石录》相去何止万里!
鼎录
知书房
鼎录
虞荔
知书客633344
虞氏《鼎录》虽篇幅短小,却字字珠玑,读之令我怦然心动。其叙述九鼎流转,不独记器物形制,更见圣王气象。三代兴衰,尽在方寸铜铁之间。作者以朴质之笔,写就一部微缩的华夏文明史,令人想见金铭石刻之神圣。今人每追求鸿篇巨制,殊不知尺幅之中亦可藏天地之大。观此小录,当知治学不在卷帙浩繁,而在眼力独具,别有会心处耳。
鼎录
知书房
鼎录
虞荔
知书客264331
奇书也,《鼎录》之妙,令人拍案!轻抚书页,如触青铜古鼎,沉甸甸的历史感扑面而来。此书可早晚读,可晴雨读,可焚香静读,亦可酒酣狂读。帝王将相读之见兴衰,文人墨客读之得气韵。失落时读之如饮醍醐,得意时读之若闻晨钟。藏鼎不如识鼎,识鼎不如懂鼎。懂鼎之道,尽在虞荔字里行间。三千年青铜文明,化作掌中一卷,快意!
鼎录
知书房
鼎录
虞荔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