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293181
2025年07月06日
在药铺的书架翻到这本《药性赋》,薄薄一册却沉甸甸的。别人都说这是学医的入门书,我却在字里行间读出了坚持的力量。四百味药,每一味都写得明明白白。寒热温凉,升降浮沉,古人用最朴素的话讲清了最复杂的道理。这让我明白,世上没有学不会的东西,只要你肯下笨功夫,像背药性一样逐个攻克,总能摸出门道。书小道理大,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药性赋
知书房
药性赋
佚名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论衡
知书房
论衡
王充 著
《论衡》是我过古代一部不朽的唯物主义的哲学文献,为东汉思想家王充所作,大约汇编成于章和二年(公元88年),现存文章有85篇(其中的《招致》仅存篇目,实存84篇)细说微论,解释世俗之疑,辨照是非之理,即以“实”为根据,疾虚妄之言。东汉时代,儒家思想占支配地位,但与春秋战国时期所不同的是,儒家学说掺进了谶纬学说,而其集大成者的是《白虎通义》。王充作《论衡》一书,就是针对这种神秘主义的谶纬说。王充还在书中批判当时流行的天人感应,并认为“天”并非是神,而是无意识的自然之物,天和万物一样,都是由“气”组成。因本书被认为是“诋訾孔子”,“厚辱其先”,故遭到当时以及后来的很多统治阶级的冷遇和禁锢,将它视之为“异书”。
冷斋夜话
知书房
冷斋夜话
惠洪 著
宋代诗论著作。10卷。惠洪著。惠洪字觉范,是北宋时著名的诗僧。本书杂记各种传闻琐事,因此各家著录多入小说家类或杂家类;然而所记之事,大半与诗人、诗作相关。书中每则均有标题,《四库全书总目》以“或冗沓过甚,或拙鄙不文”,断定“皆后人所妄加”。其内容涉及众多的北宋诗人、诗僧,而于苏轼、黄庭坚尤多称引,但作者为藉名人以自重,时有假托伪造之处。对此,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和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都有讥评。本书所主在于记事,论诗之语不多,不过也阐发了一些值得注意的观点。作者不满于西昆体的“用事僻涩”,称“诗到李义山,谓之文章一厄”。于此相应,他强调情感的自然流露,主张“意有所至,则见于情,诗句盖其寓也”,并引述了苏轼“古人所贵者,贵其真”及李格非“文章以气为主,气以诚为主”,“皆沛然从肺腑中流出”的说法。他以“似大匠运斤,不见斧凿之痕”为诗歌的最高境界,反对对诗歌求之过凿,认为“诗者,妙观逸想之所寓也,岂可限以绳墨哉。如王维作画雪中芭蕉,诗法眼观之,知其神情寄寓于物,俗论则讥以为不知寒暑”。另外,书中所引黄庭坚关于“诗意无穷,而人之才有限。以有限之才,追无穷之意,虽渊明、少陵不得工也。然不易其意而造其语,谓之换骨法;窥入其意而形容之,谓之夺胎法”的一段议论,为后人提供了了解江西诗派诗论见解的重要资料。
蒋子万机论
知书房
蒋子万机论
蒋济 著
《蒋子万机论》八卷,蒋济撰。《旧唐志》同。《新唐志》作十卷。《直斋书录解题》作二卷,称《馆阁书目》十卷,五十五篇。今惟十五篇,非完书也。至明而二卷本亦亡。焦竑《国史经籍志》以八卷入儒家,以二卷入杂家,虚列书名,又误分为两种,不足据。今从《群书治要》写出三篇,益以各书所征引,定著一卷。嘉庆乙亥岁四月朔。
精选书评
知书客631042
有人从《药性赋》里看到中药的博大精深。我却觉得它把药材说得太神了。每种药都被吹得像仙丹一样。这书把中药包装成包治百病的神药,完全不顾实际效果。现在想想,这种夸大其词的写法,害得多少人盲目相信民间偏方。明明是普通的草木,非要说得天花乱坠。骗了多少不懂行的老百姓。这种书根本不配叫医学著作,简直就是古代版的虚假广告。
药性赋
知书房
药性赋
佚名
知书客922873
药书,医者之宝典。利人、救人、活人!可白天看,可夜里看,可饭前看,可饭后看。闲暇时可看,忙碌时也可看。名医可得益,学徒也可得益。病入膏肓时需读,无病无灾时也需读。求医不如懂医,用药不如知药。知药之本!百味相生相克,君臣佐使分明。一味药能活人,一味药也能害人。看透这本,胜过十年行医。
药性赋
知书房
药性赋
佚名
知书客249475
"药本无毒,用之有度;病本无根,治之有方。"——《药性赋》以四言韵文道尽医理玄机,以简驭繁间将四百味药材性味归经娓娓道来,如见李时珍执青囊而立,似闻孙思邈捣药声铮然。此卷堪为岐黄门径之玉钥匙,使初学者得窥堂奥,令杏林老手常读常新,字里行间皆闪耀着天人相应的古老智慧。
药性赋
知书房
药性赋
佚名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