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631042
2025年09月03日
有人从《药性赋》里看到中药的博大精深。我却觉得它把药材说得太神了。每种药都被吹得像仙丹一样。这书把中药包装成包治百病的神药,完全不顾实际效果。现在想想,这种夸大其词的写法,害得多少人盲目相信民间偏方。明明是普通的草木,非要说得天花乱坠。骗了多少不懂行的老百姓。这种书根本不配叫医学著作,简直就是古代版的虚假广告。
药性赋
知书房
药性赋
佚名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白虎通义
知书房
白虎通义
班固 著
又名《白虎通》、《白虎通德论》,中国东汉时代讲论五经同异的哲学著作。班固根据东汉建初四年(79)在洛阳白虎观“讲议五经同异”会议材料编写而成。唐、宋时期被刻印成书,后有元大德九年(1035)本、《四部丛刊》本、《抱经堂丛书》本等。班固(32—92),字孟坚,中国东汉历史学家。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青年时代博览群书,曾继续完成其父班彪所著《史记后传》,历经20余年修成《汉书》,开创了包举一代的断代史体例。主要著作还有《两都赋》等,后人辑成《班兰台集》。《白虎通义》的卷集、篇目各史记载不同。今传元大德九年本称其10卷,凡44篇。本书涉及内容很多,主要继承了董仲舒天人感应的神学目的论,将经学与谶纬神学捏合在一起,使经学进一步神学化。主张天是宇宙万物的创造者,天神的意志通过五行行使的阴阳二气的盛衰和五行的相生、相胜表现出来,宣扬魂去人亡的形神观,认为人的灵魂由神秘的阴阳二气所构成,由天神支配的阴阳之气在没有人的形体之前就已独立存在,人禀受了阴阳二气才有了形体。本书还宣扬“万世不易”的形而上学思想,提出“顺连环”的形而上学历史观,主张具有神学色彩的“独见前睹”的认识论,认为人的认识是先天具有的,发展、神化了董仲舒的三纲五常学说。它是后汉王朝官方哲学的代表作和由神学转入魏晋玄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百家姓
知书房
百家姓
佚名 著
《百家姓》是一部关于汉字姓氏的作品。按文献记载,成文于北宋初。原收集姓氏411个,后增补到504个,其中单姓444个,复姓60个。《百家姓》采用四言体例,对姓氏进行了排列,而且句句押韵,虽然它的内容没有文理,但对于中国姓氏文化的传承、中国文字的认识等方面都起了巨大作用,这也是能够流传千百年的一个重要因素。《百家姓》与《三字经》、《千字文》并称“三百千”,是中国古代幼儿的启蒙读物。“赵钱孙李”成为《百家姓》前四姓是因为百家姓形成于宋朝,故而宋朝皇帝的赵氏、吴越国国王钱俶、正妃孙氏以及南唐国主李氏成为百家姓前四位。
池北偶谈
知书房
池北偶谈
王士祯 著
笔记。又称《石帆亭纪谈》。清王士祯(1634—1711)撰。二十六卷。士祯有《王氏渔洋诗抄》已著录。因居宅西有圃,圃中有池,池北有屋数椽,故名。分“谈故”、“谈献”、“谈艺”、“谈异”四类。凡一千二百九十二条,约三十万字。“谈故”记载清典章、科甲制度。如《八旗开科》、《台湾开科》等,“谈献”主要记叙明中叶至清初名臣、畸人,列女逸事。可补史阙。如《史阁部》记扬州城陷时,史可法自诣清营,不屈被杀,大义凛然。“谈艺”占全书三分之一,以神韵说评诗论画,亦有见解。“谈异”专记神鬼怪异,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现实。诙谐嘲谑,寓有劝惩褒贬之意。有康熙二十八年(1689)闽中刊本,《清代笔记丛刊》本,《笔记小说大观》本,中华书局一九八四年铅印本等。
精选书评
知书客249475
"药本无毒,用之有度;病本无根,治之有方。"——《药性赋》以四言韵文道尽医理玄机,以简驭繁间将四百味药材性味归经娓娓道来,如见李时珍执青囊而立,似闻孙思邈捣药声铮然。此卷堪为岐黄门径之玉钥匙,使初学者得窥堂奥,令杏林老手常读常新,字里行间皆闪耀着天人相应的古老智慧。
药性赋
知书房
药性赋
佚名
知书客293181
在药铺的书架翻到这本《药性赋》,薄薄一册却沉甸甸的。别人都说这是学医的入门书,我却在字里行间读出了坚持的力量。四百味药,每一味都写得明明白白。寒热温凉,升降浮沉,古人用最朴素的话讲清了最复杂的道理。这让我明白,世上没有学不会的东西,只要你肯下笨功夫,像背药性一样逐个攻克,总能摸出门道。书小道理大,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药性赋
知书房
药性赋
佚名
知书客264696
药性赋不过区区数语,却敢妄谈药性,可谓胆大妄为。寒热温平之分,牵强附会;君臣佐使之论,更是穿凿附会。古人用药,讲究辨证施治,岂是这般死记硬背可成?每每见人捧读此书如获至宝,便觉可笑。医道之精微,岂是一篇韵文可尽?其内容既无创见,文采亦属平平,竟被奉为圭臬,实在令人费解。此类粗浅之作,本不该流传至今,误人子弟。
药性赋
知书房
药性赋
佚名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