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903511
2025年09月04日
读言偃的《言子文学录》,结合儒家和道家思想来看,会发现很多有意思的地方。言偃讲的是如何通过礼乐教化来治理社会,这和道家讲的无为而治不一样,但本质都是要让社会有序运行。道家认为世界会自然达到平衡,儒家则认为需要人为干预才能实现和谐。 言偃特别强调教育的作用。他认为人的本性需要引导,就像园丁修剪树木一样。这个过程需要持续投入精力,就像保持花园整洁需要不断除草。社会也是这样,需要不断用礼乐来规范人们的行为。这种规范不是压制,而是帮助人们找到自己的位置。 他提出的方法很实际。比如用音乐来调节情绪,用礼仪来明确身份。这些方法看起来简单,但效果很好。音乐能让暴躁的人平静,礼仪能让混乱的关系变得清晰。这些都是用外部力量来维持内部秩序的例子。 言偃的智慧在于他看到了人性的特点。人需要约束,但也不能约束得太死。就像放风筝,线太松飞不高,线太紧容易断。他的方法找到了中间的平衡点。这个道理在今天的企业管理中也能看到,好的制度既要严格也要有弹性。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他对变化的看法。他认为教化要因人而异,因时而变。这和易经讲的变通是一个道理。社会在变,方法也要变,但核心的仁爱精神不能变。这种灵活的态度让他的思想历经千年仍然有用。 言偃的实践证明了儒家思想的有效性。他用具体的方法实现了抽象的理念。这比单纯讲道理更有说服力。看他如何把理论变成实际措施,对我们今天处理问题很有启发。
言子文学录
知书房
言子文学录
言偃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春秋繁露
知书房
春秋繁露
董仲舒 著
西汉董仲舒撰。十七卷,八十二篇。其中第三十九、四十、五十四三篇缺佚。本书是西汉今文经学的代表作。《汉书·董仲舒传》说:“仲舒所著,皆明经术之意,及上疏条教,凡百二十篇。而说《春秋》事得失,《闻举》、《玉杯》、《蕃露》、《清明》、《竹林》之属,复数十篇,十余万言,皆传於后世。”后人将“说《春秋》事得失”的《蕃露》、《玉杯》、《竹林》之属数十篇编辑成书,并以《蕃露》之篇名为书名,称为《春秋繁露》。《隋书·经籍志》著录该书十七卷,宋《崇文总目》著录其十七卷、八十二篇。今本是宋朝楼钥的校本。该书以儒学为中心,杂以阴阳家之学,并旁采道、法、墨、名等家思想,发挥《春秋公羊传》之微言大义,形成了以“天人感应”目的论为特征的新儒学体系。在宇宙观上把“天”作为至高无上的主宰者,建立了“天人感应”的目的论。在此基础上提出“王者承天意以从事”,确立了“君权神授”论。在思想方法上强调统一,认为矛盾是相对的,统一是绝对的,从而确立了“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形而上学方法论。在认识论上提出“事各顺于名,名各顺于天”,建立了以名正实的唯心主义认识论。在人性论上倡“性三品”说,并根据其“天人感应”的目的论提出“三纲”、“五常”的名教思想。注解本有清凌曙的《春秋繁露注》、苏舆的《春秋繁露义证》。
明夷待访录
知书房
明夷待访录
黄宗羲 著
文集。清初黄宗羲(1610—1675)撰。一卷。宗羲有《南雷文定》已著录。此书因具有明显的民主主义思想,乾隆间列为禁书。全书分为原君、原臣、原法、置相、学校等十三目,二十一篇。“明夷”取自《周易》卦名,象征火入地中,昏主在上,明臣在下,不敢显露其明智,智能之士处于患难之中。“待访”,期待明君来访,故自称:“吾虽老矣,如箕子之见访,或庶几焉。”(《明夷待访录题辞》)有自况殷末箕子向周武王陈《洪范》的意思。成书于清康熙二年(1663),100年后的清嘉庆年间,才有初刻本印行。清末有顾氏《小石山房丛书》本,民国初年有上海中华书局薛凤昌《黎洲遗著汇刊》本,现通行1955年古籍出版社标点本,1981年中华书局重印。
声律启蒙
知书房
声律启蒙
车万育 著
《声律启蒙》是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声韵协调,琅琅上口,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从单字到多字的层层属对,读起来,如唱歌般。较之其它全用三言、四言句式更见韵味。这类读物,在启蒙读物中独具一格,经久不衰。明清以来,如《训蒙骈句》、《笠翁对韵》等书,都是采用这种方式编写,并得以广泛流传。
精选书评
知书客262556
言子文学录满纸空谈,读来让人昏昏欲睡。言偃总爱装模作样地讲大道理,其实内容空洞无物。他那些所谓的治国之道,既没有实践价值,也缺乏深度思考。这本书最大的问题就是爱说教。明明道理很浅显,非要绕来绕去说一大堆。更可笑的是,他总觉得自己高人一等。看完整本书,只觉得浪费时间。放在今天,就是典型的鸡汤文。
言子文学录
知书房
言子文学录
言偃
知书客912329
此书,文风之顽疾也!矫饰过甚,做作之极!竖看则气闷,横看则生厌,细读则头痛,略读则茫然。清醒时读之如饮馊水,昏沉时读之更觉烦腻。才高者嗤之以鼻,平庸者附庸风雅。失意时读则抑郁难解,得意时读则顿失兴味。拜师不如无师,习文不如弃文。误人之作!
言子文学录
知书房
言子文学录
言偃
知书客717441
这《言子文学录》读来颇觉蹊跷,既非言之遗文,亦非后人辑录,倒像是宋元间好事者所为。书中杂引《论语》《家语》诸书,参以附会之说,真赝错杂,令人莫辨真伪。其言偃之学术,既不见于《仲尼弟子列传》,亦鲜见于先秦典籍,忽然辑为此录,实在可疑。虽文辞典雅,排列有序,然细究其源流,终觉底气不足,恐是后人伪托之作。
言子文学录
知书房
言子文学录
言偃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