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书房

孤子说:"现代人追逐功能,古人讲究器道。"这句话让我想起家中那些被束之高阁的精致器皿。确实,在这个追求效率的时代,我们常常忽略了器物本身的美学价值,但有些东西,值得慢下来细细品味。 《器经》为我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这本书不仅记录了器物的形制、工艺,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青铜器上的饕餮纹,瓷器上的青花,漆器上的剔红,每一道纹路都诉说着匠人的匠心独运。正如书中所述:"器以载道,物以传情。"这些器物不仅是实用品,更是文化的载体。 我开始留意身边的器物。外公留下的紫砂壶,壶身刻着"一片冰心在玉壶";母亲珍藏的景德镇青花瓷,碗底印着"大明宣德年制";就连日常使用的筷子,也分为"天圆地方"的讲究。这些细节让我明白,器物的价值不仅在于实用,更在于其中蕴含的文化密码。 周末闲来无事,我翻出收藏已久的建盏。按照《器经》所述,先用茶水养盏,再细细观察盏中的兔毫纹。当金黄色的茶汤注入盏中,釉面顿时呈现出变幻莫测的光彩。这种体验让我想起书中说的:"一器一世界,一物一乾坤。" 从青铜器到紫砂壶,从漆器到瓷器,《器经》让我重新认识了这些陪伴我们千年的器物。它们不仅是生活的必需品,更是中华文明的见证者。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或许我们更需要像古人那样,静下心来感受器物之美,体会其中蕴含的智慧与情怀。
器经
器经
器经
孤子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