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218953
2025年09月03日
孤子说:"现代人追逐功能,古人讲究器道。"这句话让我想起家中那些被束之高阁的精致器皿。确实,在这个追求效率的时代,我们常常忽略了器物本身的美学价值,但有些东西,值得慢下来细细品味。 《器经》为我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这本书不仅记录了器物的形制、工艺,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青铜器上的饕餮纹,瓷器上的青花,漆器上的剔红,每一道纹路都诉说着匠人的匠心独运。正如书中所述:"器以载道,物以传情。"这些器物不仅是实用品,更是文化的载体。 我开始留意身边的器物。外公留下的紫砂壶,壶身刻着"一片冰心在玉壶";母亲珍藏的景德镇青花瓷,碗底印着"大明宣德年制";就连日常使用的筷子,也分为"天圆地方"的讲究。这些细节让我明白,器物的价值不仅在于实用,更在于其中蕴含的文化密码。 周末闲来无事,我翻出收藏已久的建盏。按照《器经》所述,先用茶水养盏,再细细观察盏中的兔毫纹。当金黄色的茶汤注入盏中,釉面顿时呈现出变幻莫测的光彩。这种体验让我想起书中说的:"一器一世界,一物一乾坤。" 从青铜器到紫砂壶,从漆器到瓷器,《器经》让我重新认识了这些陪伴我们千年的器物。它们不仅是生活的必需品,更是中华文明的见证者。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或许我们更需要像古人那样,静下心来感受器物之美,体会其中蕴含的智慧与情怀。
器经
知书房
器经
孤子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论衡
知书房
论衡
王充 著
《论衡》是我过古代一部不朽的唯物主义的哲学文献,为东汉思想家王充所作,大约汇编成于章和二年(公元88年),现存文章有85篇(其中的《招致》仅存篇目,实存84篇)细说微论,解释世俗之疑,辨照是非之理,即以“实”为根据,疾虚妄之言。东汉时代,儒家思想占支配地位,但与春秋战国时期所不同的是,儒家学说掺进了谶纬学说,而其集大成者的是《白虎通义》。王充作《论衡》一书,就是针对这种神秘主义的谶纬说。王充还在书中批判当时流行的天人感应,并认为“天”并非是神,而是无意识的自然之物,天和万物一样,都是由“气”组成。因本书被认为是“诋訾孔子”,“厚辱其先”,故遭到当时以及后来的很多统治阶级的冷遇和禁锢,将它视之为“异书”。
格言联璧
知书房
格言联璧
金缨 著
《格言联璧》是由清代金缨编著的一部格言汇编,此书集先贤警策身心之语句,垂后人之良范,条分缕晰,情给理明。全书主要内容包括学问类、存养类、持躬类、摄生(附)、敦品类、处事类、接物类、齐家类、从政类、惠吉类、悖凶类。所谓是成己成人之宝筏,希圣希贤之阶梯也。《格言联璧》一书,自咸丰元年(1851年)刊行后,即广为传诵,所谓“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贫富,家家置之于案,人人背诵习读”。堪称立身处世的金科玉律,修心养性的人生智慧,千古不移的至理名言。
东坡志林
知书房
东坡志林
苏轼 著
《东坡志林》由宋代 苏轼 所著。此书所载为作者自元丰至元符年间二十年中之杂说史论,内容广泛,无所不谈。其文则长短不拘,或千言或数语,而以短小为多。皆信笔写来,挥洒自如,体现了作者行云流水涉笔成趣的文学风格。
精选书评
知书客778630
烂书,无聊至极。烦人、腻人、气人!从头看到尾没意思,从尾看到头也没意思。全本看完浪费时间,随便翻几页也浪费时间。聪明人看了觉得蠢,蠢人看了更蠢。工作不顺时看了更烦,春风得意时看了败兴。买它不如烧它,读它不如撕它。毁书之道!
器经
知书房
器经
孤子
知书客156516
利器,古法之总纲。静心可看,分心也可看。初学者能懂,高手也能懂。日落可读,日出也可读。失败时需学,成功时也需学。知器不如制器,制器不如器道。器道之钥!材料要选好,火候要控制。形状要讲究,用途要明确。铸剑如此,造屋如此。一器通,百理明。工具就是本领,方法就是力量。用器之道,在于手,更在于心。
器经
知书房
器经
孤子
知书客868310
此书自九月逢于市肆,十月终乃勉强卒读。所谓《器经》者,不过掇拾《考工记》之余唾,复缀以唐宋匠作琐语耳。多以讹传讹,如"陶人制甗"条,竟与《周礼》郑注龃龉;至若"削杀矢之倨句"云云,尤蹈《轮人》《舆人》旧文而不自省。编者既昧于经术,复疏于格物,徒以器用为名,实则饾饤成篇。噫!器之不存,经将焉附?壬寅冬日呵冻作此跋。
器经
知书房
器经
孤子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