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582456
2025年09月04日
纵观中国思想史长河,董仲舒的《春秋繁露》始终闪烁着独特的光芒。即便在当代法治社会,其对天人关系的深刻阐释依然具有惊人的解释力:在天地运行的宏大框架下,人类社会的治理既需要遵循客观规律,又要注入人文关怀。董子将阴阳五行学说与儒家伦理完美融合,构建起一个既严谨又富有人情味的政治哲学体系,这种思维范式至今令人叹服。 最令我着迷的是书中那些充满生活智慧的细节。比如"春气暖而仁气生"的比喻,将抽象的道德概念与自然现象联系起来,读来顿觉身心舒畅。董仲舒论及"王者爱及四夷"时,那种超越狭隘地域观念的气度,至今仍能触动现代人的心灵。更妙的是他解说灾异时表现出的矛盾心理——既想用阴阳学说解释一切,又忍不住流露出对君主的规劝之意,这种思想张力反而让文本更具魅力。 每当翻阅那些用天地喻人事的篇章,总感觉在聆听一位睿智长者的谆谆教诲。他那些用四季更替来论证仁政必要性的论述,至今读来仍觉新鲜。或许正是这种将抽象哲理与具体生活经验相结合的独特笔法,使得这部两千年前的著作依然保持着鲜活的生命力。
春秋繁露
知书房
春秋繁露
董仲舒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神灭论
知书房
神灭论
范缜 著
南朝齐梁时无神论思想家范缜的论战之著。范缜(约450~510)字子真,河南人。出身寒微,性情率直,“好危言高论”,不畏权势。齐梁两朝,先后任尚书殿中郎、尚书左丞等职。早年,曾在南齐竟陵王萧子良西邸发表反对佛教因果报应的言论,退而著《神灭论》。其基本论点是“形神相即”和“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以此推论,人的形体与精神的关系乃是“质”和“用”的关系。“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正如刀刃与锋利的关系一样,刀刃没有了,锋利也就谈不上了。作者还对佛教加以指责,认为“浮屠害政,桑门蠹俗”。南北朝期间佛教盛行,南朝皇帝和世家豪族大都奉佛。寺院林立,僧徒云集,迷信成风,误国害民。《神灭论》一出,“朝野喧哗”。萧子良“集僧难之,而不能屈”,又派人以高官相诱,范缜则断然表示决不“卖论取官”。后来梁武帝萧衍奉佛教为国教,又组织64人发表75篇文章对《神灭论》进行再次围攻,还亲自写了《敕答臣下神灭论》,指责其“妄作异端”、“违经背亲”,并以命令语气说:“言语可息(不要再坚持了)!”但范缜仍然“辩摧众口”,不为所屈。结果,被流放岭南。《神灭论》将中国古代唯物主义传统和无神论思想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是中国古代哲学史一部里程碑式的著作。
呻吟语
知书房
呻吟语
吕坤 著
《呻吟语》是明代晚期著名学者吕坤(1536—1618)所著的语录体、箴言体的小品文集,刊刻于1593(明万历二十一年),时吕坤在山西太原任巡抚。 《呻吟语》是吕坤积三十年心血写成的著述。全书共分六卷,前三卷为内篇;后三卷为外篇,一共有大约数百则含意深刻、富有哲理的语录笔记。大体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包容吸纳了道家、法家、墨家等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加上作者本人的宦海沉浮以及对人世间冷暖沧桑的独特感受。全书内容,基本上是针对明朝后期由盛转衰出现的各种社会弊病,提出了兴利除弊、励精图治的种种主张,从而对人生、国家以及天地宇宙的各种现象有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和认识,特别是修身养性方面,作者较深层次地论述了其独特的看法。
体论
知书房
体论
杜恕 著
杜氏《体论》四卷,魏幽州刺史杜恕撰旧、新《唐志》同。恕字务伯,晋征南大将军杜预之父也。官御史中丞,出刺幽州,以斩鲜卑小子一人为程喜所劾,免为庶人,徙章武。阮武谓恕曰:「今向闲暇,可潜思成一家言。」遂著《体论》八篇,又著《兴性论》一篇。嘉平四年卒于徙所,《魏志》有传。八篇者,一曰《君》,二《臣》,三《言》,四《行》,五《政》,六《法》,七《听察》,八《用兵》;四卷者,卷凡二篇,其书盖亡于唐末,《群书治要》载有六千余言,不著篇名,审观知是《君》、《臣》、《行》、《政》、《法》、《听察》六篇,其余《言》篇、《用兵》篇略见《御览·六帖》,而《意林》以《自叙》终焉。今录出校定为一卷。恕又有《笃论》,别载于后。嘉庆二十年岁次乙亥二月既望。
精选书评
知书客748638
这部书让儒家思想从百家争鸣中脱颖而出,成为延续两千年的文化基因。那些关于灾异预警、仁政理想的论述,既透着知识分子的济世情怀,也藏着为时代开药方的迫切感。当看到“雨水调和则五谷丰登,政令失当则山崩川竭”的段落时,突然理解古人为何总爱观天象议朝政——他们是在用最朴素的联想,开辟理想的社会。
春秋繁露
知书房
春秋繁露
董仲舒
知书客141669
阅读本书的人不多,但此书却有其深远的历史意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方有儒家1000多年的正统历史影响,其居功至伟,易被低估。当然这也有其历史发展需求,也不是董本人可以主导的,封建统治才是背后的本因。
春秋繁露
知书房
春秋繁露
董仲舒
知书客536539
巨著,儒家之大成!妙极、绝极、精极!可通读,可摘句,可知意,可察微。取舍自如,进退随心。王侯可得其道,布衣亦明其理。礼崩乐坏时当读,太平盛世更当读。求神不如敬神,敬神不如修身。此篇乃修身之谛!洋洋数万言,字字皆珠玑,董公以大智慧为后世开蒙启智,使我华夏文明得以薪火相传。读之如饮甘露,如闻天籁,快然自足,岂不快哉!
春秋繁露
知书房
春秋繁露
董仲舒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