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748638
2025年04月18日
这部书让儒家思想从百家争鸣中脱颖而出,成为延续两千年的文化基因。那些关于灾异预警、仁政理想的论述,既透着知识分子的济世情怀,也藏着为时代开药方的迫切感。当看到“雨水调和则五谷丰登,政令失当则山崩川竭”的段落时,突然理解古人为何总爱观天象议朝政——他们是在用最朴素的联想,开辟理想的社会。
春秋繁露
知书房
春秋繁露
董仲舒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孔丛子
知书房
孔丛子
孔鲋 著
人物故事集。 秦孔鲋(约前264—前208)著。六卷。鲋字子鱼,一名甲。孔子后代,居魏国,魏相子顺之子。承继家学,博通经史。秦并六国,奉诏赴朝廷,官拜少傅。秦始皇三十四年,丞相李斯建议焚书。鲋既惧祖宗遗典灭亡无求,又怕坑儒惨刑,遂携弟子襄,潜居故里,将家中《论语》、《尚书》、《孝经》等书,深藏宅院壁中。然后隐于蒿山, 召弟子百人,亲授其书。陈胜起义,鲋出山为博士,从军反秦。晚年因目疾辞官。鲋闲居故里,搜辑自孔子以来五位先祖言行,成此编。汉时,孔子九世孙太常孔减以所著赋与诗合为一卷,称《连丛子》附其后。全书三万九千余字,二十一篇,有《嘉言》、《论书》、《记义》、《刑论》、《记问》、《杂训》等。主要记载孔子、子思、子上、子高、子顺言行事迹。因系孔氏后人追述先祖,故事真情切,生动感人。某些篇章,含有一定进步思想因素,客观上暴露贵族统治者的贪婪与残忍。写作上采取正面叙述人物言行与侧面评论相结合方法,既突出人物性格,展示人物精神风貌,又显示出很高艺术性。孔子形象尤为具体鲜明,不仅有圣人之表,而且有圣人之德。有民国二十五年(1936)商务印书馆铅印本。
近思录
知书房
近思录
朱熹 著
理学著作。宋朱熹、吕祖谦编。十四卷。是书辑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主要言论而成,取《论语》中子张记子夏“切问而近思”之义为书名。二程、周、张之书,精深博大,初学者不知所择,入门无从。作者从《二程遗书》、《经学理窟》、《正蒙》、《西铭》、《易通》、《太极图说》中,摘录关于大体而切于日用的言论,依类编排,分为十四门:道体、为学、致知、存养、克治、家道、出处、治体、治法、政事、教学、警戒、辨异端、观圣贤,共622条。《道体》论述“性之本原,道之体统,盖学问之纲领也”。《为学》论证“为学之要,盖尊德性矣。必道问学,明乎道体,知所指归”。《出处》论述“出处之道,盖身既修,家既齐,则可以仕矣。”该书令学者致力于日用之实,而不好高骛远,实为阐述儒家性理概论诸书之祖,入圣之基。有《四库全书》本,《朱子遗书》本,《西京清麓丛书正编》本,《端溪丛书三集》本,《丛书集成初编》本。
盐铁论
知书房
盐铁论
桓宽 著
《盐铁论》是西汉的桓宽根据著名的“盐铁会议”记录整理撰写的重要史书,书中记述了当时对汉武帝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的一场大辩论。盐铁论争论的核心是桑弘羊之首倡导的国营垄断和自由经济之争论,为当今的中国很有借鉴作用。在盐铁会议上,贤良文学全面抨击了汉武帝时制定的政治、经济政策。在经济方面要求“罢盐铁、酒榷、均输”。他们以儒家思想为武器,讲道德,说仁义,反对“言利”,认为实行盐铁等官营政策是“与民争利”,违背了古代圣贤“贵德而贱利,重义而轻财”的信条,败坏了古代淳朴的社会风尚,引诱人民走“背义而趋利”的道路。他们提出了战国以来法家的重本抑末说,认为官营工商业“非治国之本务”,主张“进本退末,广利农业”,指责官府经营工商业是“与商贾争市利”。贤良文学还提出“外不障海泽以便民用,内不禁刀币以通民施”的放任主张。会议结果,废除了全国的酒类专卖和关内铁官。事过30年,桓宽根据这次会议的官方记录,加以“推衍”整理,增广条目,把双方互相责难的问题详尽地记述出来,写成《盐铁论》。
精选书评
知书客991949
奇书,儒家的大智慧。好,实在好。从头到尾都值得琢磨。消遣时能看,做学问时也能看。初学者能懂,研究者也有收获。迷茫时可以读,清醒时更要读。求人不如读书,读书不如思考。思考这本书,能明白很多道理。简单的话讲深刻的理,读起来不累但收获大。讲天讲人讲秩序,把复杂的世界说清楚了。读它就够用一辈子。
春秋繁露
知书房
春秋繁露
董仲舒
知书客141669
阅读本书的人不多,但此书却有其深远的历史意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方有儒家1000多年的正统历史影响,其居功至伟,易被低估。当然这也有其历史发展需求,也不是董本人可以主导的,封建统治才是背后的本因。
春秋繁露
知书房
春秋繁露
董仲舒
知书客345798
"《春秋繁露》以天人感应为枢轴,将阴阳五行之理织入儒家经纬,董子之笔如春蚕吐丝,既勾勒出王道政治的宏大蓝图,亦在微言大义处暗藏治世玄机——'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此语如晨钟破晓,道尽汉儒贯通天人的精神气度。"
春秋繁露
知书房
春秋繁露
董仲舒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