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422167
2025年09月04日
每个人的成长都像麦琪一样充满矛盾与觉醒。起初我们固执地以为世界非黑即白,在亲情与自尊的拉锯战中痛苦挣扎,就像麦琪在哥哥的苛责与父亲的宠爱间无所适从。但生活的激流终将冲刷掉我们的偏执,那些被误解的善意、被辜负的真心,都在时光里沉淀成理解。当我看到麦琪最后在洪水中与汤姆和解,忽然明白:所有成长中的阵痛,不过是为了让我们学会用更宽广的心胸去爱这个世界。最终我们都会像麦琪那样,在迷失后找到属于自己的救赎。
弗洛斯河上的磨坊
知书房
弗洛斯河上的磨坊
乔治·爱略特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魔山
知书房
魔山
托马斯·曼 著
这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托马斯·曼的代表作。小说以一个疗养院为中心,描写了欧洲许多封建贵族和资产阶级人物,其中有普鲁士军官、俄国贵妇人、荷兰殖民者、天主教徒……他们都是社会的寄生虫。整个疗养院弥漫着病态的、垂死的气氛,象征着资本主义文明的没落。作品通过人物之间的思想冲突,揭示出颓废主义和法西斯主义的血缘关系。
遗产:一个真实的故事
知书房
遗产:一个真实的故事
菲利普·罗斯 著
本书是美国当代文学泰斗菲利普·罗斯的一部纪实作品,荣获1992年度“全美书评人大奖”,成为非虚构类作品的当代经典。在本书中,震撼读者心灵的,是菲利普·罗斯在照顾父亲过程中的大量心理独白和日常细节,以及不断闪现的这个普通犹太人家庭生活的记忆碎片,时而幽默,时而忧郁,时而深沉…… 善于以长篇小说编织人性史诗(《美国牧歌》、《人性的污点》、《垂死的肉身》等)的美国当代文学泰斗菲利普·罗斯(Phillip Roth)在1991年意外地出版了一部纪实作品——《遗产——一个真实的故事》。视线凝聚的焦点,不再是广阔的社会、宏大的命题,而是罗斯刚刚去世的父亲,一个平凡、卑微的犹太老头。 临终前的日子,他的一生像一条浸透了琐碎往事的河,在他和他的作家儿子眼前,半明半灭地流过。父与子之间的关系,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既亲密又陌生,既血肉相连又渐行渐远。当亲人的生命进入倒计时,所有的思索与拷问,所有的惶恐与悲伤,都逼得人透不过气来——哪怕这个人,是以冷竣著称的菲利普·罗斯。 作家罗斯和儿子罗斯在《遗产》的字里行间不停地互换,激情与理性时而鏖战、时而讲和,努力还原生活的真相。生活的真相,足以让任何文字都相形见绌,也足以征服全美国最苛刻的书评人。1992年,《遗产》问鼎“全美书评人大奖”,成为非虚构类作品的当代经典。
三个火枪手
知书房
三个火枪手
大仲马 著
《三个火枪手》是大仲马的代表作,晚年的他认为“《三个火枪手》是他最好的作品”。1844年,大仲马写就《三个火枪手》,并于当年的3月至7月间在巴黎《世纪》报纸上连载,引起读者的强烈反响,被广泛传阅。180年间,这部小说的魅力不减,被翻译成几十种语言,长销不衰,也曾被《时代周刊》选为伟大的100部长篇小说之一,被英国《卫报》选为生命中不可缺少的100本书之一。
精选书评
知书客941496
磨坊的玛吉想要挣脱命运。她想变得聪明。她想证明自己。可是大家觉得女孩不该读书。河水带走她的期待。亲情变成重担。爱情不是选择。人们责备她不守规矩。其实她只是想要自由。命运的河流带她走过抗争与妥协。最后洪水卷走一切。生活总是充满两难。我们只能随波逐流。读了就忘不掉那种无力感。为什么努力还是没有出路。
弗洛斯河上的磨坊
知书房
弗洛斯河上的磨坊
乔治·爱略特
知书客583091
"人生的悲剧不是来自外界无法抗拒的力量,而是来自每一个无法协调的自身元素。"——《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以诗意的笔触描绘了两个灵魂如何在家族恩怨与时代变迁中挣扎,当理性的堤坝最终溃于情感的洪流,乔治·艾略特用多西与汤姆的悲剧告诉我们:最锋利的刀刃往往来自自己握刀的手。
弗洛斯河上的磨坊
知书房
弗洛斯河上的磨坊
乔治·爱略特
知书客265969
我们这一生,要自己走过,走过繁华喧嚣,走过孤独无助,走过信仰崩塌,走过欲望膨胀,走过虚伪与真诚,走过理想幻灭,走过自我救赎,走过人性最深处。左拉笔下的罗马像一面镜子,照出每个人内心的挣扎。你会看到自己的影子,那些不敢承认的阴暗面,还有微弱但坚定的光。这就是生活,没有答案,只有过程。
罗马
知书房
罗马
埃米尔·左拉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