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书房

翻阅《封神演义》泛黄的纸页,闻着墨香中飘散的血腥气,恍然惊觉这部神魔小说里藏着最真实的人性寓言。那些腾云驾雾的仙人们,与凡夫俗子一样在权谋的泥潭里打滚,通天教主摆下万仙阵时,何尝不是另一个版本的"挟天子以令诸侯"?当姜子牙手握封神榜立于岐山,封神的笔尖滴落的究竟是天道正义,还是成王败寇的墨汁? 细看商周更迭的戏码,比干被剜心时胸腔里喷出的热血,在阳光下凝成"忠"字的形状,转眼就被妲己的绣鞋碾进尘土。黄飞虎反出五关时,坐骑麒麟眼中映着朝歌城头的烽火,那火光与当年夏桀的瑶台何其相似。最讽刺的是姜子牙封神时的场景——曾经生死相搏的敌人们,最终在封神台上共享香火,仿佛昨日的刀光剑影不过是众神排练的一出皮影戏。 那些呼风唤雨的法宝背后,藏着比凡人更赤裸的欲望。广成子祭起番天印时,金光照亮的不是天道至公,而是阐教十二金仙的派系算计;申公豹召唤的东海浪涛里,翻涌着截教弟子对正统名分的扭曲渴望。犹记得杨戬变化飞蛾潜入妲己寝宫时,看见梳妆台上放着女娲娘娘赐下的金葫芦——原来连上古正神都在暗中操纵着这场杀戮游戏。 许仲琳笔下最精妙的隐喻,莫过于封神榜这件至高法器。它表面是代天封神的典册,实则是权力再分配的账簿。当阵亡者的魂魄化作金光投入榜中,封神台便成了最大的权力绞肉机。闻仲的雌雄金鞭能打碎太行山,却打不破这道教三清制定的游戏规则;孔宣的五色神光可刷落万物,终究刷不掉名字被刻上榜的宿命。这种轮回比死亡更可怕,战败者连拒绝"封神"的资格都没有,只能永生永世困在胜利者书写的神话里。 深夜合上书卷,窗外的月光照着封神演义最后一页的插图:姜子牙白发飘飘站在封神台上,身后是三百六十五位正神的虚影。忽然觉得那些金光闪闪的神位像极了钉住蝴蝶的标本针,所谓的"肉身成圣"不过是把鲜活的生命固化在权力体系的标本架上。当哪吒踩着风火轮掠过陈塘关的残垣时,他脚下旋转的岂止是两件法宝,更是整个华夏文明对暴力轮回的无奈妥协。这种循环至今仍在延续,只是混天绫换成了领带,九龙神火罩变成了玻璃幕墙,我们依然活在另一个版本的封神演义里。
封神演义
封神演义
封神演义
许仲琳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精选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