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书房

翻开《近思录》的瞬间,那股道学家的陈腐气息便扑面而来。朱熹与吕祖谦合辑的这本理学教科书,将程颢、程颐的语录精心裁剪成十四卷,却像把活生生的思想塞进了标本陈列柜。那些重复出现的"天理""人欲"等概念,犹如一具具精心防腐的尸体,表面光鲜却早已失去思想应有的生命力。 最令人不适的是书中对"持敬"的病态推崇。"涵养须用敬,进学则在致知"这类说教,本质上是在为思想套上枷锁。朱熹将道德修养变成一套严苛的行为规范,要求学者"如对神明",这种近乎宗教仪式的修身方式,与其说是哲学思考,不如说是精神束缚。书中那些关于"格物"的论述尤其可笑——将认识过程机械化地拆解为"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这种机械的认识论,暴露了理学家对真实认知过程的肤浅理解。 细读《近思录》,会发现它本质上是一本精神规训手册。朱熹将活生生的儒学传统压缩成干瘪的教条,用"存天理灭人欲"的粗暴二分法阉割了儒家思想中的人文关怀。那些被后世理学家奉为圭臬的条规,不过是程朱学派为巩固思想霸权而精心编织的话语牢笼。当理学家们沾沾自喜于构建出"严密"的思想体系时,他们失去的恰恰是思想最宝贵的自由品质。
近思录
近思录
近思录
朱熹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朱子语类
朱子语类
朱子语类
黎靖德  著
理学著作。宋朱熹著,黎靖德编。是朱熹讲学语录的汇集。又名《朱子语录》。一百四十卷。朱熹一生从事讲学,门人对他的讲话和答问各有所记。朱熹死后,门人对这些记录进行汇辑刊刻,有多种版本,详略不一。其中主要有建州、饶州、池州所刊三种《语录》,徽州、眉州所刊两种《语类》,称为三录二类,同时流行。然互有出入,未尽完善。南宋末年,黎靖德参校以上五种书,除去重复谬误1151条,然后以类相附,名为《语类大全》。分为《理气》、《性理》、《鬼神》、《学》等二十六门,对孔子、孟子、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邵雍等均有论述。对《乐》、《礼》、《春秋》、《孝经》、《诗》、《书》、《易》、《四书》也有解说。内容涉及哲学、自然科学、政治、史学等方面,是研究朱熹思想的重要资料。该书集中论述了朱熹“理在气先”的世界观,认为“有理便有气,流行发育万物”(卷一)。还论证了“天命之性”与“气质之性”的人性论观点,指出“人之所以生,理与气合而已”(卷四)。着重强调“天理人欲之辨”,鼓吹二程提出的“去人欲,存天理”的道德说教,“圣贤千言万语,只是教人明天理,灭人欲”(卷十二)。书中还有不少辩证法思想,把一分为二表述为一个无穷的过程。还揭示了矛盾对立的普遍性,认为天下之物,“有阴便有阳,有仁便有义,有善便有恶,有语便有嘿(默),有动便有静”(卷九十五)。此书内容十分丰富,虽不是朱熹所定,但反映了朱熹学说的“大要”及基本思想。有《四库全书》本,《西京清麓丛书正编》本,《刘氏传经堂丛书》本,中华书局1986年点校本。

精选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