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307812
2025年09月03日
有人说《於陵子》讲的是坚贞不屈的气节,有人说它说的是安贫乐道的智慧。而我读完只觉得困惑。书里那些隐居山林的故事离我太远,现在的人要赚钱要生活,哪能说走就走。陈仲子笔下的世界很纯粹,但现实却很复杂。看着物价上涨工作难找,我更不知道该怎么办。书里的道理很好,可放在今天总感觉用不上。也许是我没读懂,也许这世界真的变了。
於陵子
知书房
於陵子
陈仲子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亢仓子
知书房
亢仓子
亢仓子 著
《洞灵真经》一作《亢桑子》。旧题周庚桑楚撰,即《庄子》书中之庚桑楚。其书为《汉书·艺文志》所不载,仅《新唐书·艺文志》有“王士元《亢仓子》二卷”,实唐开元、天宝间襄阳处士取诸子文义相类者补其亡。全书分《全道篇》、《道用篇》、《政道篇》、《君道篇》、《臣道篇》、《贤道篇》、《训道篇》、《农道篇》、《兵道篇》计九篇。全书从政治、经济、军事诸方面阐述治国方略及处世之道。认为各行各业各有其道。如其《道用篇》强调“鸡辰而作、负日任劳、流汗沥地、夜分仅息,农夫之道也。”又述如何求利而为“贾竖”之道,“咽气谷神”、“日精炼仙”等为高士之道及何为人臣与君主之道等;其《农道篇》强调务农是治国理民之本,《兵道篇》强调三军一心而无敌。总其要旨,言道之用;偏重于治国、求贤、教化、安民、务农、用兵之术,又涉及臣民处世之道。此书在流传中曾有九篇、二卷、五卷的不同,后人又合而为今所见一卷本。后世许多学者都对此书进行过深入的研究与探讨,说明此书影响较深。
鹖冠子
知书房
鹖冠子
鹖冠子 著
三卷。据 《汉书·艺文志》道家类说《鹖冠子》一书内容广博,思想宏富。在《天则篇》、《王铁篇》中,阐述的是黄老思想;在 《学问篇》、《度万篇》中,说得是道、法两家之见;在《赵武灵王》、《世兵》等篇目中,是关于兵家的言论。此外,该书还具有浓厚的阴阳五行学思想,这在《泰灵篇》辨水火,《天权篇》“绝道之纪,乱天之文,干音之谓违物之情,天之不纲,其咎躁凶” 中得到反映。《四库全书》将其列入杂家类是很恰当的。关于《鹖冠子》一书的真伪及成书年代,自汉以后,就争论不休。北朝的刘勰、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陆佃,明代的宋濂、胡应麟、清代的俞樾、颐煊、孙诒让等人都提出了独到见解。清人姚际恒在 《古今伪书考》中,断定为伪书。近年来,随着山东临沂银雀山汉代文物的出土,有人据以考证,认为,《鹖冠子》源出秦汉而确保其一部分古论。当然,这些观点还有待于进一步论证。关于《鹖冠子》的篇数,自 《隋书·经籍志》以下皆作三卷,韩愈记十六篇,陆佃注本为十九篇。其主要版本有:聚珍板本,别六子全书本,绵眇阁本,子汇本,明朱养纯刊本,明刊十行本,闽覆聚珍本,明弘治丙辰杨一清本,明四子本,盛意园藏明刊本二卷,源出宋本,十行十九字。恽薇孙家见明活字本三卷,半页十行,行二十字,注大字低一格,板心有碧云或弘治年或活字本三字,乾隆题诗一首,馆臣有跋。明天启刊本,九子本,《十子全书》本,《诸子汇函》本,《子书百种》本,瓶花斋本,《四部丛刊》 本、《四库全书》本等。
黄帝四经
知书房
黄帝四经
老子 著
《黄帝四经》是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初付于帛书老子乙本前,当时称《老子乙本卷前古佚书》,后经专家鉴定,认为此书是失传已久的《黄帝四经》。《汉书.艺文志》曾经著录此书,但汉以后就失传了,学者根据书的内容、文字、篇章数目等研究,认为此书成书时期当晚于《老子》,早于《管子》、《孟子》、《庄子》。它体现了道家学说由老子一派变成黄老学派的转变,对先秦各家各派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黄帝四经》于经学研究有极重要的地位。《黄帝四经》讲述人君治国之道,记述了战国时的一些格言和黄帝传说,哲理思想以道家为主,融合了墨家和法家,包蕴天人感应之说,强调统治者要依循大自然之道,否则招致灾祸,书中亦有道家以弱胜强的理论。《黄帝四经》今有多个英语、法语或日语的译本,广受学术界研究。
精选书评
知书客559339
秋夜灯下读《於陵子》竟,掩卷茫然。此书杂糅黄老之言,间参儒墨之说,忽而尚清静,忽而崇仁义,令人莫知所从。其文辞简奥,意旨幽微,读之如雾里看花,终不得其真趣。昔人谓此书为陈仲子所作,然细味其言,竟不知是圣是仙,抑或狂者邪?一册薄书,三日夜竟不能尽解。甲午寒露后三日,倦客记于西窗灯下。
於陵子
知书房
於陵子
陈仲子
知书客652056
《於陵子》这本书让人看不懂。作者写了什么,想说什么,我都不知道。书里的话很简短,道理很深,可就是抓不住重点。有时候好像懂了,仔细一想又糊涂了。有人说这是本讲修身养性的书,但我觉得更像一本谜语集。古人写的书就是这样,明明在眼前,却像隔了层雾。我想认真读,可读了半天还是迷茫。也许是我的问题,也许是书的问题。
於陵子
知书房
於陵子
陈仲子
知书客849935
暮春时节偶得《於陵子》,灯下把玩旬日而竟。其文颇类《韩非子》,而意气稍平;言理近乎《淮南》,而机锋稍钝。十二篇中,偶有警策之语闪烁其间,譬若沙中金屑,令人击节。然整体未脱战国策士窠臼,铺陈过甚而精义不稠,终难跻身诸子第一流。唯"贵生""明分"二章独出机杼,差可玩味。壬寅四月,雨窗漫记。
於陵子
知书房
於陵子
陈仲子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