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157497
2025年09月04日
《了凡四训》可谓为人处世的明灯,书中"命由我作,福自己求"一句道破天机,教人明白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这部明代家训以作者袁了凡亲身经历为主线,将儒释道三家智慧融会贯通,用简练平和的语言揭示改命之法。书中提出的"立命之学"与"改过之法",不仅矫正了宿命论的偏颇,更指引人们通过积德行善来改变命运轨迹。其"行善积德"的实践智慧,至今仍为现代人提供着超越时空的人生指南,读来令人如饮醍醐,豁然开朗。
了凡四训
知书房
了凡四训
袁黄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中论
知书房
中论
徐幹 著
儒学类著作。东汉徐幹著。今本二卷,共二十篇。《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皆云六卷。陈振声《直斋书录解题》、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并作二卷,与今本合。北宋曾巩在《校书序》中指出:“始见馆阁及世所有徐幹《中论》二十篇,以谓尽于此;及观《贞观政要》,怪太宗称尝见幹《中论·复三年丧篇》,而今书此篇缺;因考之《魏志》,见文帝称幹著《中论》二十余篇,于是知馆阁及世所有幹《中论》二十篇者非全书也。”书中提出:“大义为先,物名为后”的命题,反对当时“鄙儒”之“矜于诂训,摘其章句,而不能统其大义之所极”(《中论·治学》)。故其内容主要是阐明儒家经义。魏文帝曹丕称其成一家之义,足传于后。有《四部丛刊》本、《双鉴楼》本及《四库全书》本。
中说
知书房
中说
王通 著
一名《文中子》。为隋末名儒王通子福郊、福畤仿《论语》体例,集通生前言论,以问答形式整理而成。今有宋阮逸注十卷本。分《王道》、《天地》、《事君》、《周公》、《问易》、《礼乐》、《述史》、《魏相》、《立命》、《关朗》十篇。其哲学思想确认天、地、人为“三才”,“天者统元气焉”,“地者统元形焉”,“人者统元识焉”,但又相信“天神”、“地祇”的存在。认为治乱、穷达、凶吉都有命,“君子畏之”,又认为吉凶祸福,惟人自召,在人自取。矛盾之处很多。政治思想的核心是“明王道”,抨击现实社会暴政,依据孟子仁政学说,提出要统治者“遗身”(即至公无私)、“推诚”,盼望重建王道政治。主张儒、佛、道三教归一,但以儒家为主。并希望恢复分封制和井田制。王通在《中说》中提出的思想是宋代理学的先声。后人因其中所记王通门人多隋唐间大臣,年龄与事实不符,或疑其为伪作,虽不尽然,但其中有夸饰之词,则为事实。中统 元世祖年号(1260—1264)。凡五年。
体论
知书房
体论
杜恕 著
杜氏《体论》四卷,魏幽州刺史杜恕撰旧、新《唐志》同。恕字务伯,晋征南大将军杜预之父也。官御史中丞,出刺幽州,以斩鲜卑小子一人为程喜所劾,免为庶人,徙章武。阮武谓恕曰:「今向闲暇,可潜思成一家言。」遂著《体论》八篇,又著《兴性论》一篇。嘉平四年卒于徙所,《魏志》有传。八篇者,一曰《君》,二《臣》,三《言》,四《行》,五《政》,六《法》,七《听察》,八《用兵》;四卷者,卷凡二篇,其书盖亡于唐末,《群书治要》载有六千余言,不著篇名,审观知是《君》、《臣》、《行》、《政》、《法》、《听察》六篇,其余《言》篇、《用兵》篇略见《御览·六帖》,而《意林》以《自叙》终焉。今录出校定为一卷。恕又有《笃论》,别载于后。嘉庆二十年岁次乙亥二月既望。
精选书评
知书客219994
袁氏此书,虽区区数卷,然大有深意存焉。劝善之本,改过之方,皆从日用寻常处着眼,读之令人顿生振拔之志。其言积善之效,非徒说教,实乃亲身力行所得,字字皆带血性。文字虽简净,而理致精微,如饮醇醪,愈品愈觉其味之永。每览是编,未尝不叹其以浅言说至理,化俗为雅,真乃劝世之宝筏也。今人得此一编,胜读万卷空谈性命之书矣。
了凡四训
知书房
了凡四训
袁黄
知书客108890
"命自我立,福自己求"——《了凡四训》用一场个人命运的修行实验,为每颗躁动不安的现代心灵开辟了破茧重生的精神路径。这部明代家训以平实笔触解构宿命论的桎梏,在科举仕途的叙事外壳下,藏着对现代人依然有效的生命密码:当我们把道德的尺度归还给心灵,命运就变成了可以重新编程的开放式文本。
了凡四训
知书房
了凡四训
袁黄
知书客445392
"命由我作,福自己求"——袁了凡《了凡四训》以朴素智慧揭示命运真谛,四训宛如明镜,照见修身立命之道。这部明代家训将儒家克己、佛家因果、道家自然熔于一炉,以自身改命经历为筏,指引后人挣脱宿命桎梏。改过之法如砥砺,积善之方似春雨,谦德之效若北辰,四百年来滋养无数迷途心灵,证明人生真境界不在趋吉避凶,而在觉性自醒。
了凡四训
知书房
了凡四训
袁黄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