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813132
2025年09月04日
濯缨清流,辩士衣冠,邓析立郑国而谈名实;悬衡明法,利口烁金,刑书竹简字字千钧。春秋的月光静静流淌,照过子产的铸刑鼎,也映着邓析刻竹刑。那时的郑国街巷,处处可闻两可之言,时时得见讼师之辩。这般的风华,这般的气象,唯有在那个礼崩乐坏却又思想喷涌的时代,才能孕育出如此异彩。 邓析其人,可谓奇绝。他开创名家之先河,却又不拘于一家之说;他精通诉讼之道,却不止步于刀笔之利。那些被后人称作"两可之说"的妙语,细细品来,何尝不是对事物本质的深刻洞察?当世人拘泥于非此即彼的窠臼时,邓析早已看透万物皆有两面。这种思维,放在今日仍令人拍案叫绝。 《邓析子》虽仅存残篇,却如吉光片羽,熠熠生辉。开篇《无厚》之论,直指政治本质——"循名责实"四字,道尽为政要义。读至"民一于君,事断于法"之句,恍然惊觉:原来两千多年前,就有人参透了法治真谛。邓析主张的"见侮不斗""义贵公正",在今天看来依然振聋发聩。他那些关于"势""变""转"的论述,简直是为政者必读的处世箴言。 特别令人叹服的是邓析的辩证思维。他说"动静不失其时",道出了变革的智慧;言"治世之礼简而易行",点明了制度的真谛。在礼法之争愈演愈烈的春秋末期,邓析既不盲目守旧,也不激进变革,而是主张"不法先王,不是礼义"。这种实事求是的态度,放在任何时代都堪称明智。 细读《邓析子》,会发现其中蕴含着超越时代的政治智慧。邓析谈"明君之治",实则是给统治者开出的治国良方;论"忠臣之行",道破了为臣者的立身之本。那些关于"因势利导""察言观行"的见解,至今仍可作为从政者的镜鉴。更难能可贵的是,邓析始终保持着知识分子的独立品格,既不阿附权贵,也不曲学阿世。 掩卷沉思,不禁感慨:邓析的思想,就像一颗明珠,历经岁月磨洗而愈显光彩。在那个百家争鸣的时代,他以独特的思维方式和犀利的辩才,为中华思想史增添了别样风采。虽然《邓析子》原书已散佚大半,但留存下来的文字依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当我们今天重读这些文字时,依然能感受到那种直面现实的勇气和追求真理的热忱。这或许就是经典的魅力——跨越时空,直抵人心。
邓析子
知书房
邓析子
邓析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慎子
知书房
慎子
慎到 著
战国慎到撰,一卷。《汉书·艺文志》著录42篇,今存七篇及一些佚文,内容多为法治理论,如云“治国无其法则乱,守法而不变则衰”,“大君任法而弗躬”,“官不和亲,法不遗爱”等。 《四部备要》收入一卷之五篇,系明人搜集残缺,重为编次之本。 清有严可均所辑,收入《全上古三代文》;缪荃孙有据明慎懋赏刻本移写之藕香移钞本,此本附补遗、校记,涵芬楼影印并收入《四部丛刊》;马国翰《玉函山房丛书》亦有所辑。
商君书
知书房
商君书
商鞅 著
《商君书》,又称《商子》本书着重论述商鞅一派在当时秦国施行的变法理论和具体措施。关于《商君书》的作者,学术界颇有争论。第一种意见认为《商君书》基本是伪书。第二种意见是基本肯定《商君书》的作者是商鞅。第三种意见认为《商君书》是商鞅遗著与其他法家遗著的合编,此书非作于一人,也非写于一时。在《汉书》中录有二十九篇,但现在仅存二十四篇(另有两篇有目无文)。其中有些篇所述史实在商鞅死后,说明不是商鞅本人所作,但书中保留了商鞅法家思想遗著,并记录了商鞅的言行,约为战国末年商鞅后学编成。《韩非子》与司马迁都曾提到过这部书。
韩非子
知书房
韩非子
佚名 著
《韩非子》是战国时期思想家、法家韩非的著作总集。《韩非子》 是在韩非子逝世后,后人辑集而成的。据《汉书·艺文志》著录《韩非子》五十五篇,《隋书·经籍志》著录二十卷,张守节《史记正义》引阮孝绪《七录》(或以为刘向《七录》)也说“《韩非子》二十卷。”篇数、卷数皆与今本相符,可见今本并无残缺。韩非是法家思想之集大成者,集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和慎到的“势”于一身,将辩证法、朴素唯物主义与法融为一体,为后世留下了大量言论及著作。其学说一直是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统治阶级治国的思想基础。
精选书评
知书客819875
这书我看不懂。正着看不像话。反着看也奇怪。整体读零散,分开读更乱。高兴时候读没意思。烦心时候读更烦躁。聪明人说它很深奥。普通人也说它很神秘。失意时读它没有帮助。得意时读它摸不着头脑。求智不如直接看白话。搞理论不如读经典。这书到底是什么东西?
邓析子
知书房
邓析子
邓析
知书客243998
《邓析子》虽然篇幅不长,但道理很实在。书中讲人要明辨是非,不被表面现象迷惑。邓析子本人就是靠聪明才智获得名声,他证明普通人也能靠努力改变命运。书里强调规则很重要,做事要坚持原则。他的思想在当时很先进,直到现在看也很有价值。一个人只要有真本事,不怕被埋没。这本书告诉我们,智慧不分地位高低,关键在于自己怎么用。
邓析子
知书房
邓析子
邓析
知书客277832
这部短章合集暗藏着早期法治的火种:邓析私刻《竹刑》打破贵族对法律的垄断,其 “缘身责名” 的吏治思想,比韩非 “术治” 早三百年。书中 “无厚” 篇强调君臣平等,虽被后世视为 “异端”,却揭示了民本思想的萌芽。当 “竹刑” 最终被官方采纳,邓析以生命为代价,完成了从辩者到制度先驱的悲壮跨越。
邓析子
知书房
邓析子
邓析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