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183097
2025年09月03日
陈继儒在《小窗幽记》里说:"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这句话让我想了很久。现代人总是忙着赚钱、忙着社交,却很少有时间培养自己的爱好。古代人生活简单,反而能静下心来研究自己喜欢的东西。 我开始翻看这本书,发现里面写的都是些小事。种花、养鱼、读书、喝茶,这些在现代人眼里可能都是浪费时间的事。但陈继儒却把这些写得很有意思。他说看鱼游来游去能让人心情平静,还说读书要选择安静的地方。这些道理听起来很简单,但要做到却很难。 我试着按他说的方法生活。周末在家泡了壶茶,想安静地看会儿书。可是手机不停地响,微信消息一条接一条。邻居家在装修,电钻声吵得人头疼。我终于明白为什么古人能写出这样的书,而现代人却很难静下心来。 《小窗幽记》里还讲到很多做人的道理。比如"宠辱不惊",比如"知足常乐"。这些道理谁都懂,但真正能做到的人太少。现代社会的诱惑太多,压力太大,让人很难保持平静的心态。 最让我困惑的是书里关于交友的看法。陈继儒说交朋友要选志趣相投的人。可是现在很多人交朋友只看对方有没有用。这种功利的心态,和古人提倡的"君子之交淡如水"完全相反。我不知道是该坚持古人的做法,还是顺应现代社会的规则。 书里有一段写他冬天在窗前看雪,夏天在树下乘凉。这样的生活听起来很美好,但现代人哪有这么多闲工夫?我们要工作、要赚钱、要应付各种琐事。有时候我也想像古人那样生活,但又觉得不太现实。
小窗幽记
知书房
小窗幽记
陈继儒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阮籍集
知书房
阮籍集
阮籍 著
三国魏阮籍著。又称《阮步兵集》、《阮嗣宗集》。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思想前后变化较大。《乐论》大约写成于正始初年(正始年始于240年,终于248年),继承了儒家的礼乐观,强调礼乐的教化作用,认为“礼逾其制,则尊卑乖;乐失其序,则亲疏乱”。《通易论》、《通老论》写成于正始年间,强调儒道合流,名教与自然相结合,主张“臣之求君,阴之从阳”(《通易论》),认为名教的基础在于自然,理想社会应当无为而治,“君臣垂拱”(《通老论》)。《大人先生传》、《达庄论》写于正始之后,全面继承了老庄思想,认为自然、天地、万物同为一体,皆一气之盛衰;善恶、是非、死生都无所区别;理想的人生应当无慧无求,顺应自然,“恬于生而静于死”(《达庄论》);认为今日士大夫恪守礼教当与裤中之虱无异;理想的社会形态应当无君臣、无礼法。现存最早版本是明嘉靖间陈德文、范钦刻本,此外还有天启、崇祯间张燮编《七十二家集》本,明末张溥辑《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本,清严可均辑入《全三国文》本(1958年中华书局重印)等。197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以陈、范本为底本校勘出版两卷本,上卷文,下卷诗。
神女赋
知书房
神女赋
宋玉 著
先秦辞赋。旧题战国楚宋玉作。见于南朝粱萧统编《文选》卷19。赋首有序,记“楚襄王与宋玉游于云梦之浦,使玉赋高唐之事,其夜王寝,果梦与神女遇”。它是《高唐赋》的姐妹篇。神女“其象无双,其美无极。毛嫱鄣袂,不足程式;西施掩面,比之无色”。“其始来也,耀乎若白日初出照屋粱;其少进也,皎若明月舒其光。须臾之间,美貌横生,晔兮如华,温乎如莹”。用鲜丽的词藻,从多方面比喻一个“五色并驰,不可殚形”的神女。这种美的境界,“他人莫睹,王览其状”,虽然“乐之无量”,然而“交希恩疏”。《高唐赋》中的美女,“闻君游高唐,愿荐枕席”。而这篇《神女赋》中,楚襄王在神女面前,只可观赏,不能据为己有,这是《神女赋》的深刻寓意所在。尽管楚王思念神女,“惆怅垂涕”,通宵不眠,“求之至曙”,失去常态,而仍然不能如愿,神女还是可望而不可及。《神女赋》与《高唐赋》对汉代辞赋作者有较大影响,但同《文选》收入的其他3篇赋一样,历代学者对《神女赋》是否为后人伪托,有不同看法。
浮生六记
知书房
浮生六记
沈复 著
《浮生六记》是清朝长洲人沈复(字三白,号梅逸)著于嘉庆十三年(1808年)的自传体散文。《浮生六记》最早以稿本流传,杨引传于苏州冷摊上购得仅存前四卷〈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的残本,托付在上海申报馆工作的妹夫王韬在清光绪四年(1878年)出版,收入《独悟庵丛钞》中,乃此书初刻本。卷首有管贻萼、潘麐生所题的诗,以及杨引传的序、王韬跋。其后各版本皆以之为底本。民国24年(1935年)上海世界书局《美化文学名著丛刊》中的《浮生六记足本》,将王均卿在冷摊购得的第五、六卷〈中山记历〉、〈养生记道〉载入。1970、80年代,台湾学者吴幅员、杨仲揆及中国学者陈毓罴等人先后考证王均卿购得的两卷为伪作,今已成学术界共识。伪作者为黄楚香。
精选书评
知书客313461
妙书,处世之宝典。看了不会错,不看白不看。高兴时翻翻,难过时也翻翻。高人可以读,凡人也可以读。事业成功继续读,一无所有更要读。开卷就安静,放下就清醒。金碗银碗不如这个碗,金句银句不如这本句。修身养性第一课,做人做事好教材。天天读不会腻,反复读有新意。
小窗幽记
知书房
小窗幽记
陈继儒
知书客117583
《小窗幽记》写的是闲情,但细看却藏着锋芒。陈继儒表面上谈风月,实际上每个字都带着文人的傲气。他写山水,其实是在写自己不肯低头的心。这本书看似轻松,读久了却觉得沉重,因为里面全是不得志的牢骚。晚明文人总爱这样,把不满藏在优雅的文字里。但话说回来,正是这种别扭劲儿,让这些小文章活到了现在。
小窗幽记
知书房
小窗幽记
陈继儒
知书客492043
自暮春展卷至仲夏掩册,凡二月有余。此书标榜清言,杂糅儒释,忽而鞭辟入里,忽而玄虚难解,令人如坠五里雾中。陈氏欲摹《世说》之风骨,却时露刻意;效《菜根》之警句,反失之穿凿。所谓"幽"者,恐非意境之幽深,乃文理之幽晦耳。间有佳句如珠玉,终难掩整体之支离。庚子长夏困居沪上,灯下重读,愈觉其言飘飘无所归。
小窗幽记
知书房
小窗幽记
陈继儒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