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书房
书单 书籍库
阮籍集
阮籍集
阮籍

阮籍集

阮籍  

三国魏阮籍著。又称《阮步兵集》、《阮嗣宗集》。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思想前后变化较大。《乐论》大约写成于正始初年(正始年始于240年,终于248年),继承了儒家的礼乐观,强调礼乐的教化作用,认为“礼逾其制,则尊卑乖;乐失其序,则亲疏乱”。《通易论》、《通老论》写成于正始年间,强调儒道合流,名教与自然相结合,主张“臣之求君,阴之从阳”(《通易论》),认为名教的基础在于自然,理想社会应当无为而治,“君臣垂拱”(《通老论》)。《大人先生传》、《达庄论》写于正始之后,全面继承了老庄思想,认为自然、天地、万物同为一体,皆一气之盛衰;善恶、是非、死生都无所区别;理想的人生应当无慧无求,顺应自然,“恬于生而静于死”(《达庄论》);认为今日士大夫恪守礼教当与裤中之虱无异;理想的社会形态应当无君臣、无礼法。现存最早版本是明嘉靖间陈德文、范钦刻本,此外还有天启、崇祯间张燮编《七十二家集》本,明末张溥辑《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本,清严可均辑入《全三国文》本(1958年中华书局重印)等。197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以陈、范本为底本校勘出版两卷本,上卷文,下卷诗。

该书籍由知书房用户整理并上传。

书评  · 37
发表书评
用户头像知书客992317
翻开《阮籍集》,扑面而来的是一股竹林特有的清冽气息。这位魏晋名士的笔墨间既有名教与自然碰撞的火花,又有乱世中保持精神独立的智慧。在玄学思潮席卷的魏晋之际,阮籍与嵇康可谓思想史上的双子星座,面对礼教僵化的困局,他们选择以不同的方式追寻生命的本真:阮籍用82首咏怀诗构筑精神避难所,嵇康则用锋利的论辩文章直指名教虚伪。细品其中差异,阮籍的"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其实延续了庄子"坐忘""心斋"的修养传统,与陶渊明、李白可归为同脉;而嵇康"越名教而任自然"的激烈姿态,则更接近孟子"浩然之气"的刚直精神,在思想谱系上竟与后世的李贽、龚自珍遥相呼应。 当礼教成为束缚人性的枷锁,阮籍选择用诗歌的朦胧之美来消解现实的荒诞。他的《咏怀》组诗不是简单的避世之作,而是以"夜中不能寐"的清醒姿态,在黑暗中守望精神火种。相较嵇康"非汤武而薄周孔"的决绝,阮籍看似佯狂的醉酒背后,藏着更为圆融的处世智慧——这种"外坦荡而内淳至"的矛盾性,恰恰构成了魏晋风度的精髓。我们能在"孤鸿号外野"的意象中读出楚骚的遗韵,在"终身履薄冰"的喟叹里听见建安风骨的余响。这种兼收并蓄的创作态度,使他的诗文成为连接汉魏慷慨与六朝绮丽的桥梁。 特别令人心动的是阮籍处理理想与现实张力的方式。他不像嵇康那样玉石俱焚,而是发展出"青白眼"的生存哲学——对礼法之士白眼相向,对真性情者青眼有加。这种选择性的真诚,在高压政治环境下既保全了生命,又守住了精神底线。读《大人先生传》时,那个"与造物同体,天地并生"的逍遥形象,何尝不是他在浊世中的精神投射?这种用艺术超越现实困境的智慧,对当代人仍有启示:当我们无法改变环境时,至少可以像阮籍那样,在内心修篱种菊。 掩卷沉思,阮籍留给我们的不仅是"明月照高楼"的清峻诗句,更是一种在夹缝中活出诗意的生命范式。他的文集像一面多棱镜,从不同角度折射出魏晋士人的精神光谱——既有庄子齐物论的超脱,又有屈原九死不悔的执着;既得诗经比兴之妙,又开唐诗意境之先。这种思想与艺术的双重遗产,使得《阮籍集》成为理解中国文化精神脉络不可或缺的坐标。每每读至"晨鸡鸣高树,命驾起旋归",总觉魏晋的风骨穿过千载,依然在叩击现代人的心扉。
2025年06月30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935639
阮籍的成就源于其思想深度。
2025年07月01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521220
阮籍喝酒写诗,不知道该怎么办。
2025年07月01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298910
许多读者初览《阮籍集》,往往被其中幽深曲折的文意所阻,以为玄奥难解。殊不知,阮嗣宗之文,本是魏晋名士的肺腑之言,其间夹杂着当时士人圈子的习用语与暗语,犹如今人读民国时期的文人尺牍,若不解其中典故与时事背景,自然觉得隔膜。读阮籍之难,不在文字本身,而在未能得其门径。 我曾见不少学人捧着《咏怀诗》逐字推敲,却始终不得其神。这使我想起陈寅恪先生论魏晋文学时所言:"阮籍之文,须以魏晋人眼光读之。"其诗文中"青白眼"、"穷途哭"等意象,皆是当时名士间的通行暗语。若不解竹林七贤的交往细节,不晓正始年间的政治风云,读来自然如雾里看花。最令人怅然的是,今人往往带着现代思维强作解人,将阮籍的忧愤曲解为简单的避世或狂放,殊不知那82首咏怀诗中埋藏着何等精微的政治隐喻与生命体悟。 钱穆先生曾提醒后学:"读古人书,当先明其时代。"阮籍集中那些看似突兀的转折、那些欲言又止的留白,皆是高压政治下的无奈选择。其《达庄论》表面谈玄,实则字字有血;《大人先生传》貌似荒诞,内里却藏着最严肃的人生追问。我每读至"夜中不能寐"之句,总觉千载之下犹闻其叹息。当今读者若肯放下成见,细究魏晋风度背后的时代创伤,或许能触摸到那些文字中颤动的灵魂。 最可惜者,今人读阮籍多止步于文学史教材中的只言片语。其实若能沿着嵇康、向秀诸人的文字溯游而上,在魏晋那个特殊的文化语境中重访阮籍,便会发现他的狂放背后是何等清醒,他的放达之下藏着怎样的执著。那些看似支离的文字,恰是乱世中一颗敏感心灵最真实的投影。读阮籍集,终究不是训诂考据的功夫,而是与一个孤独灵魂的隔世对话。
2025年07月02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423013
在礼崩乐坏的时代,阮籍的处世之道仍然具有现实意义。当社会秩序瓦解时,个人的生存需要依靠极高的智慧与克制。阮籍选择酗酒佯狂,看似放荡,实则是对自我的严格约束。这种矛盾的生存策略,为乱世中的知识分子提供了一种可能的出路。 阮籍的诗文值得反复研读。他的《咏怀》看似隐晦,但每个字都经过精心打磨。这些诗作不是简单的逃避现实,而是用最精炼的语言记录了一个敏感灵魂对时代的观察。读得越久,越能发现其中隐藏的愤怒与悲哀。 阮籍这个人很有意思。他喝醉酒就睡在酒家妇女旁边,却始终恪守礼节。他能为素不相识的少女痛哭,却对当权者冷眼相待。这些行为看似矛盾,其实有内在的一致性。他所有的反常举动,都是为了在那个黑暗的时代保持内心的洁净。
2025年07月02日
查看更多书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