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629948
2025年08月01日
读了《宠儿》大概三分之一,实在看不下去了,花了两个多小时,感觉特别吃力。契诃夫写得太细腻了,每个细节都描摹得特别精确,反而让人抓不住重点。故事里的人物总是在絮絮叨叨地说些无关紧要的话,整个节奏慢得让人着急。 主角奥莲卡是个典型的依附型人格,她总是把自己的情感寄托在不同男人身上,失去了自我。这种描写确实很真实,但看久了会让人觉得压抑。契诃夫把这种性格缺陷刻画得太细致了,反而让读者也跟着难受。特别是看到她一次次重复同样的错误时,那种无力感特别强烈。 文中有些描写也让人不太舒服。比如对女性角色的塑造,总觉得带着点居高临下的怜悯。契诃夫虽然写出了奥莲卡的可悲,但字里行间似乎也在暗示这是女人的通病。这种视角在现在看来的确有些过时。 当然小说也有闪光点。契诃夫对人性弱点的观察非常敏锐,他笔下的人物都活灵活现。特别是对平庸生活的描写,那种日复一日的沉闷感简直能透过纸面传过来。但可能就是写得太过真实了,反而让阅读体验变得沉重。
宠儿
知书房
宠儿
安东·契诃夫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约翰・克利斯朵夫
知书房
约翰・克利斯朵夫
罗曼・罗兰 著
《约翰-克利斯朵夫》是罗曼·罗兰的长篇小说代表作,通过约翰-克利斯朵夫一生经历去反映现实社会一系列矛盾冲突,宣扬人道主义和英雄主义。小说描写了约翰-克利斯朵夫奋斗的一生,从儿时音乐才能的觉醒,到青年时代对权贵的蔑视和反抗,再到成年后在事业上的追求和成功,最后达到精神宁静的崇高境界。1915年罗曼·罗兰凭借《约翰-克利斯朵夫》获诺贝尔文学奖。
克拉丽莎 - 第 1 卷
知书房
克拉丽莎 - 第 1 卷
塞缪尔·理查森 著
在无良家庭的压力下,年轻的克拉丽莎·哈洛嫁给了一个她厌恶的富人,她被骗与机智而温文尔雅的罗伯特·洛夫莱斯一起逃离,并将自己置于他的保护之下。然而,洛夫莱斯证明自己是一个不值得信任的耙子,他模糊的婚姻承诺伴随着不受欢迎且越来越残酷的性挑逗。然而,克拉丽莎发现他的魅力很诱人,她一丝不苟的美德感中夹杂着未表白的欲望。 《克拉丽莎》通过一系列复杂的交织信件来讲述,是一部对一对被致命吸引的夫妇的丰富模棱两可的研究,也是一部具有惊人力量和直接性的作品。它在 1747 年首次问世时取得了巨大成功,至今仍是所有小说中最伟大的小说之一。
简·爱
知书房
简·爱
夏洛蒂·勃朗特 著
《简爱》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简•爱自幼父母双亡,投靠冷酷的舅母,但舅母无情地抛弃了她。她在一所慈善学校做了六年的学生和两年的教师。十八岁时,简•爱受聘到桑菲尔德府学当家庭教师,认识了主人罗切斯特。两人都被对方独特的气质和丰富的感情所吸引,于是不顾身份和地位的巨大差距深深相爱了。正当他们举行婚礼时,有人证明罗切斯特的前妻还活着。简•爱知道他们不可能有平等的婚姻,于是选择了离开。后来,简•爱意外遇见了她的表兄妹们,并从叔叔那里继承了一笔遗产。但她无法抵御对罗切斯特的刻骨思念,于是便回到了已经失去了财富、身体也遭到火灾严重摧残的罗切斯特身边,毅然跟他结婚。在爱的沐浴下,罗切斯特找回了幸福和健康。
精选书评
知书客204492
契诃夫在《宠儿》里写了一个总要把自己依附于别人的女人。她的一生就是不断寻找可以爱慕的对象。她活得很热烈,但这种热烈是被他人定义的。我们常常觉得这样的人可怜,但其实更可怜的是看不透这一点。她的痛苦在于从未真正作为自己存在过。没人告诉她爱可以不是依附,而是一种平等的给予。契诃夫不评判,他只是把这个真相安静地摊开在你面前。
宠儿
知书房
宠儿
安东·契诃夫
知书客519166
"我们已不再是青年了。我们不愿再对这个世界发起进攻。我们是逃兵。我们躲开自己,躲开我们的生活。当我们十八岁时,刚刚开始热爱世界,热爱生活,而我们却不得不对它开炮。那第一颗落在我们身边的炮弹,击中了我们的心。我们与行动、追求和进步断绝了关系。我们再不相信它们了:我们相信战争。"
西线无战事
知书房
西线无战事
埃里希·玛利亚·雷马克
知书客656522
“这本书既不是一种控诉,也不是一份自白。它只是试图叙述那样一代人,他们即使逃过了炮弹,也还是被战争毁灭了。”——雷马克用冷峻的笔触揭开了战争荣耀外衣下血淋淋的真实,当战壕里的泥土混合着年轻士兵的鲜血,《西线无战事》让整个欧洲听见了整整一代人灵魂崩塌的巨响。这不是故事,而是千万个保罗用生命写就的墓志铭。
西线无战事
知书房
西线无战事
埃里希·玛利亚·雷马克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