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268390
2025年09月03日
托尔斯泰的《哥萨克》确实展现了他惊人的叙事天赋,但这部作品也暴露了他早期创作中令人不适的矛盾。他用细腻的笔触描绘高加索风光,却在这片异域画卷上涂抹着俄罗斯贵族令人作呕的自我感动。奥列宁这个角色简直是个讽刺——一个都市来的少爷,妄想在淳朴的哥萨克人中找到精神救赎,最终却不过是场令人尴尬的自我表演。 最令人难以忍受的是这部小说中弥漫的东方主义气息。托尔斯泰把哥萨克人塑造成"高贵的野蛮人",这种浪漫化想象与其说是对异文化的尊重,不如说是俄罗斯知识分子的一厢情愿。老猎人叶罗什卡被描写得像个行走的哲学标本,他那些关于自由与自然的箴言,怎么看都像是托尔斯泰借他之口说出的陈词滥调。这种处理方式不仅失真,简直是对真实哥萨克文化的亵渎。 玛丽亚娜这个角色更是暴露了托尔斯泰早期创作的局限。一个充满生命力的哥萨克少女,在小说中却沦为男主角精神觉醒的道具。她的价值似乎只在于能否激发奥列宁的顿悟,这种物化女性的写法在今天的读者看来实在难以接受。更讽刺的是,当奥列宁最终选择离开时,托尔斯泰居然还试图让读者为这个自私的决定感到惋惜。 小说中对战争的描写也值得商榷。托尔斯泰后来在《战争与和平》中展现的深刻反战思想,在这里还处于相当幼稚的阶段。他把哥萨克人与车臣人的冲突浪漫化为自然法则的体现,这种处理不仅简化了复杂的民族矛盾,更暴露出年轻托尔斯泰对暴力美学的迷恋。那些充满诗意的战斗场景,读来就像在为殖民战争唱赞歌。 不过必须承认,托尔斯泰在这部作品中已经展现出他后来成熟期的一些特质。他对自然景色的描写确实震撼人心,那些关于星空、草原与山峦的段落,至今读来仍能让人屏息。可惜的是,这些闪光点都被包裹在一个令人不适的故事框架里——一个俄罗斯贵族如何在高加索"净化"自己的心灵,这种叙事在今天看来简直是个殖民主义寓言。 最令人失望的是小说的结尾。奥列宁的离开不仅是个人的失败,更是整个叙事的破产。托尔斯泰似乎想通过这个结局说明什么深刻的道理,但实际效果只是暴露了主角(或许也包括作者本人)的虚伪。一个口口声声要融入哥萨克生活的人,最终不过是把高加索当作临时避难所,这种行径在今天看来简直是对文化认同的嘲弄。 《哥萨克》确实展现了托尔斯泰非凡的文学才能,但这部早期作品也记录了他思想上的盲点。那些优美如画的自然描写,终究掩盖不住叙事内核的陈旧与傲慢。对于想要了解托尔斯泰创作历程的读者,这部小说或许值得一读;但若论其文学价值与思想深度,它远不及作家后来的那些杰作。说到底,这不过是一个俄罗斯贵族在异域风情中的自我感动,读来既做作又令人不适。
哥萨克
知书房
哥萨克
列夫·托尔斯泰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黑桃皇后
知书房
黑桃皇后
亚历山大·普希金 著
伟大诗人普希金的诗歌开创了俄国文坛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而他的小说同样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珍品,《黑桃皇后--普希金中短篇小说选》收入《别尔金小说集》、《杜勃罗夫斯基》、《黑桃皇后》、《上尉的女儿》等四种小说。《黑桃皇后》是普希金最优秀的小说之一,它向我们展示了一幅俄国封建资本主义社会惊心动魄的画面。主人公赫尔曼是一个冒险家,为了发财他不择手段,先是骗取伯爵夫人的养女丽莎维塔的爱情,后又费尽心机潜入深府内院,企图从行将就木的老伯爵夫人那里骗取每赌必胜的三张纸牌的秘密,最后竟至拔出手枪,逼死了毫无反抗力的老伯爵夫人。当老伯爵夫人的幽灵向赫尔曼道出了纸牌秘密后,赫尔曼便疯狂地奔向赌场,一再加倍下大赌注,可是最后他志在必得的A却鬼使神差地变成了黑桃皇后,那张牌就像伯爵夫人幽灵恐怖的面容……读过普希金小说的读者在赞叹普希金小说超凡魅力的同时,往往为他的小说创作所占比重太小而遗憾。那么,只读普希金的诗歌而尚未读过他的小说的朋友可就更遗憾了。
猫与维纳斯
知书房
猫与维纳斯
佚名 著
以短小精悍的寓言结构隐喻人类社会中的贪婪、虚荣等现象,中英双语对照既保留原作哲理性,又为读者提供跨文化阅读视角,兼顾语言学习与文学赏析需求。
不幸的快乐女士
知书房
不幸的快乐女士
埃弗拉·本 著
西班牙经典小说《La burlada Aminta y venganza del honor》(嘲笑的阿明塔和荣誉的复仇)的翻译。贝恩的故事有一个不同的开始和完全改变的结局。阿明塔在十几岁的时候就成为了塞哥维亚的富有孤儿。她的叔叔按照她父亲的遗嘱,负责管理这处房产,并带着他的侄女来到布尔戈斯......阿芙拉·贝恩 (Aphra Behn) 是复辟时期英国的主要作家,以田园笔名阿斯特里亚 (Astrea) 写作。作为一位领先的戏剧家、同人诗人、翻译家和原始小说家,她贡献了许多重要的文学作品。她也是最早以写作为生的英国女性之一,打破了文化障碍,成为后世女作家的文学榜样。
精选书评
知书客359077
奥列宁离开了莫斯科,去往高加索。他想要摆脱过去的生活。他遇见哥萨克人,看到他们的自由。他爱上哥萨克姑娘玛丽亚娜。他想成为他们中的一员。但他最后还是离开了。他明白自己永远无法真正融入。他带走了对自由的向往,留下了无法实现的梦想。这本书讲的就是一个人寻找自我,然后发现自己永远是个局外人的故事。
哥萨克
知书房
哥萨克
列夫·托尔斯泰
知书客456721
读完《哥萨克》,整个人像被草原的风吹透了。托尔斯泰笔下那些粗粝的生命,让我想起自己第一次面对广阔世界时的惶恐与向往。奥列宁的迷茫如此真实——我们何尝不是在文明与野性间摇摆?当他说"要像草木一样生长"时,我突然被某种原始的生命力击中了。这本书像面镜子,照见每个现代人灵魂里未驯服的部分。(共98字)
哥萨克
知书房
哥萨克
列夫·托尔斯泰
知书客105447
读左拉的《萌芽》,那些矿工在地下挣扎的场景挥之不去。他们像被某种巨大力量操控的蚂蚁,明知前路是毁灭,却不得不继续挖掘自己的坟墓。左拉把苦难写得如此赤裸,让人困惑:为什么人类社会总要建立在对他人的剥削之上?那些矿工爆发罢工时,我竟然分不清这究竟是觉醒还是另一种疯狂。现实与理想之间那道鸿沟,原来从未真正弥合过。
萌芽
知书房
萌芽
埃米尔·左拉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