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105447
2025年09月03日
读左拉的《萌芽》,那些矿工在地下挣扎的场景挥之不去。他们像被某种巨大力量操控的蚂蚁,明知前路是毁灭,却不得不继续挖掘自己的坟墓。左拉把苦难写得如此赤裸,让人困惑:为什么人类社会总要建立在对他人的剥削之上?那些矿工爆发罢工时,我竟然分不清这究竟是觉醒还是另一种疯狂。现实与理想之间那道鸿沟,原来从未真正弥合过。
萌芽
知书房
萌芽
埃米尔·左拉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青年艺术家画像
知书房
青年艺术家画像
詹姆斯·乔伊斯 著
本书是乔伊斯运用意识流手法写成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早、最成功的意识流小说之一。小说具有强烈的自传色彩,描写了都柏林少年斯蒂芬如何走出寄宿学校的压抑、欺凌,在这个可怜的连上帝都遗弃的岛上侈谈美和想象,企图寻觅和发现一种生活方式或艺术方式,使人之精神可以在其中毫无阻碍地自由表达。他破茧成蝶,成为青年艺术家斯蒂芬,而他试图摆脱妨碍其发展的各种影响——家庭束缚、宗教传统和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去追求艺术与美的真谛的痛苦过程,实际上也是青年乔伊斯的人生与创作生涯从觉醒走向成熟的心路历程的写照。乔伊斯其后的巨著《尤利西斯》与《芬尼根守灵夜》都可视为《青年艺术家画像》的续篇。
永别了,武器
知书房
永别了,武器
欧内斯特・海明威 著
欧内斯特•海明威(1899-1961),美国最杰出的作家之一,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永别了,武器》是他的主要作品之一。美国青年弗瑞德里克•亨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志愿参加红十字会驾驶救护车,在意大利北部战线抢救伤员。在一次执行任务时,亨利被炮弹击中受伤,在米兰医院养伤期间得到了英国籍护士凯瑟琳的悉心护理,两人陷入了热恋。亨利伤愈后重返前线,随意大利部队撤退时目睹战争的种种残酷景象,毅然脱离部队,和凯瑟琳会合后逃往瑞士。结果凯瑟琳在难产中死去。海明威根据自己的参战经历,以战争与爱情为主线,吟唱了一曲哀婉动人的悲歌,曾多次被搬上银幕,堪称现代文学的经典名篇。
维维安·格雷
知书房
维维安·格雷
本杰明·迪斯雷利 著
维维安·格雷(Vivian Gray)是本杰明·迪斯雷利(Benjamin Disraeli)的第一本小说,由亨利·科尔本( Henry Colburn)于1826年出版。最初是匿名出版的,表面上是由所谓的“时尚人物”出版,第1部分在伦敦社会引起了相当大的轰动。当代审稿人对文本中包含的众多独奏主义感到怀疑,最终将年轻的迪斯雷利(没有在高中社会中移动)为作者。迪斯雷利(Disraeli)在第二卷中继续以1826年的第二卷和1827年的三卷继续。 1826年版的魅力和新鲜感。这本书是讨论灾难的政治和文学生涯的经常进行的试金石。
精选书评
知书客279118
矿工们的苦难确实让人同情,但左拉把这些写得太过火了。他把每个人都写得那么悲惨,好像这个世界只有黑暗。其实生活没有那么糟糕。矿工们可以选择离开,可以去别的地方找工作。书里把罢工写得像革命一样,实际上就是一群人在闹事。左拉把资本家和工人对立起来的方式太极端了。这本书读起来很压抑,让人对生活失去信心。
萌芽
知书房
萌芽
埃米尔·左拉
知书客861331
奇怪,左拉笔下那些矿工的苦难怎么像在梦中?字字血泪却模糊不清,分明写实却像隔了层纱。他把贫穷写得那么赤裸,可为什么我总觉得故事里的人在演一出荒诞剧?那些歇斯底里的罢工场面,那些被煤灰染黑的脸,明明是真实的苦难,可透过文字看过去,竟像在看一场夸张的哑剧。
萌芽
知书房
萌芽
埃米尔·左拉
知书客793151
矿工的苦难在左拉笔下像一场永不结束的噩梦。他写得很真实,真实到让人窒息。但问题在于,他把工人们的反抗写得那么无力,那么绝望。这种写法让人看完只觉得压抑。现实中的工人运动明明有胜利的时候,左拉却只盯着最黑暗的部分。他不是在写觉醒,是在写认命。这种书看多了,人会变得麻木。我们需要的不是对苦难的展览,而是反抗的勇气。
萌芽
知书房
萌芽
埃米尔·左拉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