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萨克
知书房
哥萨克
列夫·托尔斯泰 著
该书籍由知书房用户整理并上传。
书评 · 6
发表书评
说实话,刚开始读《哥萨克》时我差点被托尔斯泰那冗长的景物描写劝退。这位文学巨匠似乎不厌其烦地用整页整页的篇幅描绘高加索的山峦、草原和星空,而主角奥列宁的内心独白又显得那么矫揉造作——一个莫斯科来的贵族青年,满脑子不切实际的浪漫幻想,跑到边疆来寻找所谓的"纯粹生活"。我当时真想合上书,心想这不过又是一个知识分子自我感伤的老套故事。
但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发现自己渐渐被这部作品独特的魅力所俘获。特别是在奥列宁遇见哥萨克老人叶罗什卡后,整个故事突然鲜活了起来。这个满嘴酒气、满脑子民间智慧的老人,像一阵狂风般吹散了奥列宁那些文绉绉的幻想。记得叶罗什卡说过一段话让我印象深刻:"你们这些城里人总想着要变得更好,可我们哥萨克就想着怎么活得像个人。"这句话像一记闷棍,让我开始反思现代人永无止境的自我完善焦虑。
最打动我的是托尔斯泰对哥萨克少女玛丽亚娜的描写。这个野性难驯的姑娘完全颠覆了我对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的认知。她不是那种等着被拯救的柔弱女子,也不是刻意反叛的女权符号,她就是她自己——一个在草原上长大的、充满生命力的真实存在。当她拒绝奥列宁的求婚时,那种干脆利落的决绝让我拍案叫绝。托尔斯泰在这里展现出了惊人的洞察力:真正的爱情不是征服,而是两个独立灵魂的相互看见。
说到自然描写,虽然开篇让我昏昏欲睡,但读到中段后,我突然理解了托尔斯泰的用意。那些看似冗长的景物描写其实是在为人物内心世界做铺垫。当奥列宁独自骑马穿越草原时,广袤的天地与渺小的自我形成强烈对比,这种震撼是任何心理描写都无法替代的。我开始学会欣赏托尔斯泰笔下高加索的日出日落,那些光影变化不仅描绘了自然,更映照着人物内心的波澜。
特别想提一下书中对战争的描写。与一般战争小说不同,托尔斯泰没有刻意渲染血腥或英雄主义,而是用一种近乎冷酷的客观笔调记录着生死。哥萨克人与山民的冲突被写得如此平常,却又如此惊心动魄。这种写法让我想起了自己祖父讲述战争往事时的语气——没有夸张的修辞,只有平淡中透出的沉重。
这本书最让我感慨的是它对"文明"与"野蛮"的重新定义。奥列宁带着莫斯科的优越感来到高加索,以为自己能在这里获得精神救赎,最终却发现所谓的"野蛮人"活得比他这个"文明人"更加真实、完整。这个发现过程写得极其细腻,没有说教,却让人不由自主地反思现代生活的虚妄。我常常在想,我们这些被困在钢筋水泥中的人,是不是也在某种程度上失去了生命的本真?
阅读过程中,我试过几个不同译本,最终选择了草婴的版本。他的译文既保留了俄语文学特有的厚重感,又不会让中文读者感到艰涩。特别是对哥萨克民谣和俗语的翻译,既传神又自然,为阅读增添了不少乐趣。
要说这本书的遗憾,可能是结尾略显仓促。奥列宁的离开写得有些突然,我多希望能看到他更多的内心转变。但转念一想,也许这正是托尔斯泰的高明之处——生活本就充满未完成的片段,哪来那么多圆满的结局?
合上书页后,高加索的草原、哥萨克的村落、玛丽亚娜的身影久久萦绕在脑海。这不是一本让人轻松愉悦的小说,但它带来的思考却异常珍贵。在这个充斥着快餐文化的时代,能静下心来读这样一部需要咀嚼的作品,本身就是一种难得的享受。如果你愿意给自己一点耐心,愿意暂时放下手机沉浸在托尔斯泰构建的文字世界里,我相信《哥萨克》会带给你意想不到的收获。至少对我来说,它让我重新思考了什么才是真正值得追求的生活。
高加索的群山之间,流淌着哥萨克人野性的血与俄罗斯贵族迷惘的灵魂。那些在篝火旁跳着列兹金卡舞的剽悍骑手,胸膛里跳动着对自由的原始渴望;而来自莫斯科的奥列宁,则带着文明世界的忧郁与怀疑,在这片未被驯服的土地上寻找救赎。两种生命形态在此激烈碰撞——哥萨克人用马刀丈量天地,用歌声对抗死亡;贵族青年则在哲学思辨中消耗着青春,在爱情与信仰的迷雾里徘徊。托尔斯泰将两种生存困境并置:一边是近乎本能的纯粹存在,一边是过度思考带来的精神瘫痪。当玛丽亚娜的身影掠过白桦林,当叶罗什卡大叔的猎枪在晨雾中鸣响,我们突然明白:人类永恒的困境不在于选择野蛮或文明,而在于如何在这两极之间找到属于自己的真实。多年后,当城市生活的倦意袭来,我总会想起那个在旧书店昏暗灯光下第一次翻开《哥萨克》的黄昏,书页间飘出的松脂香与火药味,至今仍在记忆里清晰可辨。
草原上找不见自己
面对《哥萨克》,所有的豪言壮语都显得如此空洞,最伟大的精神就是对他人的观察,先贤如此,我们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很少看一本书能有这样的割裂感,那是一种阅读的困惑,现在又出现了。
这是一部战争的小说,这也是一部人性的描写,这还是一种阶级的反思。
从开头到中间,作者描写了贵族军官奥列宁在高加索的军旅生活,而养尊处优的奥列宁在异乡经历了价值观的冲击与重塑,最终在哥萨克人中寻找自我。
从后半部分开始,作者进行了人性的探讨,关于文明与野蛮的问题,关于阶级的问题,关于爱情的问题,还有关于身份认同的问题。尤其是对"阶级差异"的描写,是用贵族视角为这种隔阂寻找解释。
所有的人生问题讨论的都是最根本,却又最复杂的内容。而就是这最根本,最复杂的内容往往让作者难以自圆其说。
哥萨克的故事太拖沓了,看着真难受
查看更多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