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799150
2025年06月23日
《东京梦华录》如一面时光铜镜,照见"汴梁富丽天下无"的盛世风华,孟元老以细腻笔触勾勒出北宋京师的烟火百态,让读者在千年后仍能嗅到州桥夜市的炊香,听见瓦舍勾栏的弦歌——这不仅是怀旧者的精神考古,更是都市文明的永恒范本。
东京梦华录
知书房
东京梦华录
孟元老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三辅黄图
知书房
三辅黄图
佚名 著
城镇志。南北朝佚名撰。成书约在南北朝前。并杂用晋以后至唐时地名。二万三千余字。书名最早见于《水经注》,《隋书·经籍志》亦著录。原书一卷,今本为六卷三十六篇。记载秦汉时期长安的城池、宫观、陵庙、明堂、辟雍、郊峙等。所记建筑均指明所在方位,是研究关中历史地理的重要资料。清毕沅、孙星衍、近人张宗祥均有校本。宋人晁公武《读书志》认为南朝梁、陈间人作,程大昌《雍录》认为唐肃宗以后人作。但因*《水经注》曾引用此书,《隋书·地理志》亦曾著录,故成书年代应不晚于南北朝。
岭外代答
知书房
岭外代答
周去非 著
区域志。南宋周去非撰。 十卷。去非字直夫,永嘉(今浙江温州)人。隆庆进士。淳熙间为广南西路桂林通判。归后,以答客问于淳熙五年(1178)写成此书。约七万五千字。内容含地理、边帅、山川、岩洞、风土、服饰、法制、食用、宝货、金石、花木、禽兽、古迹和蛮俗等。原书久佚,后从《永乐大典》中录出,编入《知不足斋丛书》,共十卷,列二十门,总二百九十四条。《四库全书》收编时云: “其书条分缕析,视嵇含、刘恂诸书,叙述为详。”“而边帅、法制、财计诸门,实足补正史所未备,不但记土风物产徒为谈助已也。”有《知不足斋丛书》和《丛书集成》等本。
入蜀记
知书房
入蜀记
陆游 著
《入蜀记》6卷,南宋陆游撰。陆游于宋孝宗乾道五年(1168)十二月被授夔州通判,次年闰五月十八日以故乡山阴动身赴任,于十月二十七日方抵夔州。《入蜀记》就是他在赴蜀途中记其所见所闻的一部日记。此书与一般行记惟知流连风景不同,它所记沿途物产、民俗及社会情况甚为丰富,不论是对研究陆游本人,还是对研究南宋社会,都有较大参考价值。陆游在六月二十五日记他在镇江神庙中遇到的一个北方义军战士王秀,王秀向他发了一通感慨:王在绍兴三十一年完颜亮南侵时参加了北方的抗金义军,并攻下了大名府,与宋军遥相呼应,但他南归以后却未受到朝廷任用,王秀说时觑欷不已。陆游对此事虽未加一句评论,但他对朝廷薄待爱国志士的不满却已流露无遗。《入蜀记》的文采也颇可观,陆游本是大手笔,书中描摹山川风物极有韵味,如十月二十六日记瞿塘峡云:“入瞿塘峡,两壁对耸,上入霄汉,其平如削成。仰视天,如匹练,然水已落,峡中平如油盎”。在宋代的行记游记类杂著中,《入蜀记》以它优美的文字受人推重,何宇度《益部谈资》上卷说:“宋陆务观、范石湖皆作记妙手。一有《入蜀记》,一有《吴船录》,载三峡风物,不异丹青图画,读之跃然”。陆游还对沿途所见古迹进行考辩,如谓丹阳皇业寺即古皇基寺,因避唐玄宗李隆基名讳而改,又谓李白诗所称“新丰酒”,其地在丹阳、镇江之间,非长安之新丰;谓欧阳修诗“江上孤峰蔽绿萝”中的绿萝是溪名,而非泛指藤萝,等等。这些考订对历史地理及文学的研究都有助益。《入蜀记》以《知不足斋丛书》本为最佳,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丛书集成初编》就是采用的这个版本。
精选书评
知书客893356
翻开《东京梦华录》,很多人沉迷于北宋汴京的繁华盛景。我注意到的是孟元老记录市井生活的平实笔触。他把街头小贩的叫卖声、贫民区的杂乱巷弄都详细写下。这比单纯歌颂太平更有价值。当权者往往回避社会阴暗面,一个文人愿意如实记载,需要勇气。《东京梦华录》的价值不仅在于保存历史,更在于它不避讳真实。这样的史笔在封建时代实属难得。
东京梦华录
知书房
东京梦华录
孟元老
知书客939635
翻开《东京梦华录》,大多数人都惊叹于北宋汴京的繁华盛景。我却更在意孟元老写这本书时的心情。他生活在南宋,回忆已经灭亡的北宋都城,字里行间都是对故国的思念。这种心情很复杂,既怀念过去的太平盛世,又清楚知道永远回不去了。写这本书对他来说是一种安慰,也是一种痛苦。这种隐藏在繁华描述背后的哀伤,比表面的热闹更打动人心。
东京梦华录
知书房
东京梦华录
孟元老
知书客982539
二月初旬至四月末阅完此书,费时两月有余。卷九、卷十记节日风俗,皆为市井琐事,略作浏览而已。孟元老追忆汴京盛况,详录街巷店肆,备载岁时物产,后世得窥北宋都会风貌,实为珍贵史料。其记述之细致,条目之分明,足资考证。至于文辞之质朴,不加修饰,反显真实。甲辰仲春记于沪上。
东京梦华录
知书房
东京梦华录
孟元老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