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268255
2025年09月04日
翻阅龚廷贤这部《药性歌括四百味》,总有种面对中药铺抽屉的错愕感——密密麻麻的格子里塞满风干的标本,每味药材都被压缩成四句工整的牢笼。这种将活体药性驯化为顺口溜的暴力归类,像极了把奔腾的江河塞进试管里观察。当桂枝的"发汗解肌"与大黄的"泻热通肠"在押韵中称兄道弟时,我分明看见中医最危险的病灶:把动态平衡的辨证论治,降维成静态的药材说明书。 那些平仄整齐的歌诀里藏着致命陷阱。黄芩"泻火除湿"被吟诵成童谣时,谁还记得李东垣警示的"中病即止"?当歌谣把甘草"调和诸药"吹捧成万能胶,多少初学者误以为君臣佐使就是机械拼图?更可怕的是四百味药材在韵脚里狂欢时,天人相应的整体观早已被碾碎成四百个孤立的数据点。这哪里是传承?分明是给中医魂魄套上紧身衣的暴行。 看看那些被韵脚绑架的临床真相吧!"川芎上行头目"六个字抹杀了多少气血辩证的精微?当歌诀把附子"回阳救逆"简化成口号,多少大夫忘记脉微欲绝才是用药门槛?这种用文字游戏替代辨证思维的懒惰,简直是把《伤寒论》的活水煮成方便面汤料。最讽刺的是,当歌诀宣称人参"大补元气"时,朱丹溪"阳常有余"的警告正在墙角发霉。 站在AI时代的门槛回望,这种十六世纪的知识蒸馏术显得尤其残忍。当现代药理学揭示着黄连素与肠道菌群的复杂对话,我们却要背诵"黄连泻火"的单方宣言;当系统生物学证明着药物作用的网络效应,歌诀仍在推销"一味一效"的童话。龚廷贤当年为便利记忆设计的捷径,如今已成为阻碍中医现代化的路障。那些押韵的魔咒,正在把年轻中医的思维禁锢在四百个碎片化的标签里。 真正的中药应该像云气般流动变幻,而非冻结在四百个标本框里。当《药性歌括》把辨证论治降维成药材连连看时,它实际完成了对中医灵魂的慢性绞杀。或许我们该学学张仲景——他宁可留下晦涩难懂的条文,也不愿提供方便记忆的答案。因为真正的中医智慧,从来不在韵脚里跳舞。
药性歌括四百味
知书房
药性歌括四百味
龚廷贤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濒湖脉学
知书房
濒湖脉学
李时珍 著
《濒湖脉学》,脉学著作,1卷。明·李时珍撰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脉学在中医学中是极受重视的。自晋代王叔和著《脉经》后,五代高阳生著成《脉诀》,以其通俗易懂、便于记诵而广为传播,但因其中谬误也不少。李时珍继承了正统的脉学,博采历代各家之长,对经义大加发挥,如他指出,切脉独取寸口,是以此候五脏之气,而不是切按五脏六腑经脉之体,阐发透辟。他在《脉经》24脉的基础上,又增述了3种脉,使中医脉象增至27种,即浮、沉、迟、数、滑、涩、虚、实、长、短、洪、微、紧、缓、芤、弦、革、牢、濡、弱、散、细、伏、动、促、结、代。他用朗朗上口、易于记诵的七言诗句写成“体状诗”,对每一种脉象做了形象的描述,如说浮脉“浮脉唯从肉上行,如循榆荚似毛轻,三秋得命知无恙,久病逢之却可惊”,短短四句把浮脉的脉位、脉象、临床意义表述得很清晰。他还用“相类诗”、“主病诗”,把同一类的各种脉加以归纳,对其在诊断病证方面的意图加以阐发。这就是《濒湖脉学》的全部内容,虽然篇幅不多,但在中医脉学发展史上却有重要地位,已经成为学习脉学的必读著作。
伤寒论
知书房
伤寒论
张仲景 著
《伤寒论》为东汉张仲景所著汉医经典著作,是一部阐述外感热病治疗规律的专著,全书12卷。现今遗存10卷22篇。伤寒是中国古人对外感病的通称,并不是某一疾病的专门病名。古人常把疾病的诱因当作病原,寒不仅仅是现代所说的受寒,而是所有外邪引起疾病的统称。张仲景原著《伤寒杂病论》在流传的过程中,经后人整理编纂将其中外感热病内容结集为《伤寒论》,另一部分主要论述内科杂病,名为《金匮要略方论》。《伤寒论》原书曾经西晋王叔和整理编次,在五代十国时期已经处于一线单传、存亡继绝的危机状态。此书在北宋国家书府秘藏八九十年,嘉佑年间(1056-1063),北宋校正医书局成立,选高继冲进献本为底本,由孙奇、林亿等校定,于1065年由朝廷诏命国子监雕版刊行,名为定本《伤寒论》,结束了从汉末至宋凡八百余年传本歧出、条文错乱的局面。
洗冤集录
知书房
洗冤集录
宋慈 著
《洗冤集录》,法医著作,又名《洗冤录》、《宋提刑洗冤集录》,4卷。南宋宋慈(惠父)著,成于淳祐七年(1247年)。全书由检验总说、验伤、验尸、辨伤、检骨等53项内容所组成;并对犯罪、犯罪侦察、保辜等有关断案、法吏检验格式程序等,亦详加论述。本书内容丰富,见解精湛,虽间有论析欠当之处,但绝大部分内容源于实践经验,是中国较早、较完整的法医学专书。后世诸法医著作多以本书为蓝本,或加注释,或予以增补,并对世界法医学的发展有过巨大贡献,曾先后译成荷兰、英、法、德等国文字。
精选书评
知书客468867
这本所谓的“歌括”,不过是把药性硬塞进四百韵脚罢了。我时常怀疑,难道李时珍当年也是这样捏着鼻子写的?桂枝如何变成了韵脚符号,人参怎么就成了平仄游戏,每每翻阅便如嚼蜡。那些号称是医家必背的顺口溜,实则不过是给庸医遮羞的幌子,念着好听,用着糊涂。古人用药讲究对症,今人治病却先背韵书,可笑!药方成了填词游戏。
药性歌括四百味
知书房
药性歌括四百味
龚廷贤
知书客467278
从立夏读到白露,用了四个多月才翻完这本《药性歌括四百味》。说是四百味,实际有三十多味药重复收录。每味药只给四句顺口溜,既不说用量,也不讲配伍。治痢疾的黄连能治吐血,止泻的诃子又能治咳嗽,这些说法和临床对不上。背面印着"中医入门必读",但连最基本的药物禁忌都没写全。戊戌年初冬在合肥住处记下这些疑惑。
药性歌括四百味
知书房
药性歌括四百味
龚廷贤
知书客358595
"药性四百味,味味皆有灵;治病如用兵,用药如用将。" ——透过这本流传千年的药性歌诀,我们得以窥见中医智慧的博大精深,每一味药材都像一位待命的将军,在杏林圣手的调配下各司其职。这部用韵文写就的中医启蒙经典,将晦涩的药理学化作朗朗上口的歌谣,让草木金石在平仄之间焕发生命力,堪称中医药文化传承的活化石。
药性歌括四百味
知书房
药性歌括四百味
龚廷贤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