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262339
2025年09月04日
翻阅《日知录》,竟不知从何说起。顾氏征引浩繁,考据精密,然那些典章制度、郡县沿革,读来实在令人困倦。时有洞见,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确能振聋发聩;但更多时候,竟是些支离破碎的考据,未免失之琐碎。或许我资质驽钝,未能领会其中三昧,只觉得这般著述,既非纯正札记,又不成系统,真不知该作何评价是好。
日知录
知书房
日知录
顾炎武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止学
知书房
止学
王通 著
《止学》是隋朝大儒王通以道家思想论处世之道的典范之作。《大学》中讲“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能够知其所止,止于至善,然后意志才有定力;意志有了定力,然后心才能静下来,不会妄动;能做到心不妄动,然后才能安于处境随遇而安;能够随遇而安,然后才能处事精当思虑周祥;能够思虑周祥,才能得到至善的境界。这也是中庸的道理。本书不仅是传统文化关于“止”之思想集大成者,而且具有极强的实用价值。千万不要小瞧一个“止”字,墨曰:知止,则日进无疆,反者,道之动。知足不辱,知止不殆。持盈保泰、长生久视之道。“谦受益,满招损”,《止学》更多的是告诫做人的哲理。
百家姓
知书房
百家姓
佚名 著
《百家姓》是一部关于汉字姓氏的作品。按文献记载,成文于北宋初。原收集姓氏411个,后增补到504个,其中单姓444个,复姓60个。《百家姓》采用四言体例,对姓氏进行了排列,而且句句押韵,虽然它的内容没有文理,但对于中国姓氏文化的传承、中国文字的认识等方面都起了巨大作用,这也是能够流传千百年的一个重要因素。《百家姓》与《三字经》、《千字文》并称“三百千”,是中国古代幼儿的启蒙读物。“赵钱孙李”成为《百家姓》前四姓是因为百家姓形成于宋朝,故而宋朝皇帝的赵氏、吴越国国王钱俶、正妃孙氏以及南唐国主李氏成为百家姓前四位。
梦溪笔谈
知书房
梦溪笔谈
沈括 著
《梦溪笔谈》,或称《笔谈》,是中国北宋沈括所作的笔记体著作,原有26卷,分17门,题材广泛,记录作者所见所闻及研究心得,当中有三分一以上的内容,叙述有关科学技术的各方面先进成就,涉及天文、数学、物理、地理、医药和乐律等各范畴,使本书成为中国科技史研究的重要著作和珍贵资料。科技以外,《梦溪笔谈》记下沈括仕途生涯中的见闻、相关知识及对政策的检讨,也记载作者在考古学、美术与音乐方面的研究心得,以及作者耳闻目睹的各种不可思议的怪异事情。1956年出版的《梦溪笔谈校证》合《梦溪笔谈》原书、《补笔谈》及《续笔谈》共30卷,分609条,是目前学术界使用的标准版本。
精选书评
知书客777976
用了四个月才读完这部书,感觉很吃力。顾炎武写的考证太多,内容太琐碎,读起来很枯燥。书中有很多地方讨论古代制度,但这些内容对现在的读者来说没什么用。他的文笔也很普通,没有什么精彩的地方。整本书就像一大堆笔记拼凑起来的,缺乏系统性。我觉得这本书被过分吹捧了,实际价值没有传说中那么高。壬寅冬日记于北京。
日知录
知书房
日知录
顾炎武
知书客639986
古籍,读之愈觉前路茫茫。《日知录》如烟海,窥之愈深愈觉自身渺小。既可正读,亦可反观;通达时读之如饮醇醪,困顿时读之如临深渊。圣贤可取其精华,凡夫亦能得其皮毛。失意时当读,得意时更当读。求人不如求己,读书不如悟书。然书海无涯,何日得窥全豹?每翻一页,便多一分怅惘。
日知录
知书房
日知录
顾炎武
知书客241782
翻阅《日知录》者,往往惊叹顾炎武的博学强记,我却更留意他研究事物的方法。不做空谈,不尚浮华,每一条札记都从实地考察中来,每条论断必引十方证据。身处明清易代之际,仍能保持如此严谨的治学态度,尤为难得。今人读书常求速成,而顾氏一字一句皆从实践中来,这种治学精神,在当下更具启示意义。
日知录
知书房
日知录
顾炎武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