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书房
书单 书籍库
论衡
论衡
王充

论衡

王充  

《论衡》是我过古代一部不朽的唯物主义的哲学文献,为东汉思想家王充所作,大约汇编成于章和二年(公元88年),现存文章有85篇(其中的《招致》仅存篇目,实存84篇)细说微论,解释世俗之疑,辨照是非之理,即以“实”为根据,疾虚妄之言。东汉时代,儒家思想占支配地位,但与春秋战国时期所不同的是,儒家学说掺进了谶纬学说,而其集大成者的是《白虎通义》。王充作《论衡》一书,就是针对这种神秘主义的谶纬说。王充还在书中批判当时流行的天人感应,并认为“天”并非是神,而是无意识的自然之物,天和万物一样,都是由“气”组成。因本书被认为是“诋訾孔子”,“厚辱其先”,故遭到当时以及后来的很多统治阶级的冷遇和禁锢,将它视之为“异书”。

该书籍由知书房用户整理并上传。

书评  · 44
发表书评
用户头像知书客827052
浪费时间,没啥用处。
2025年07月02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926689
读懂它,你就懂了汉朝思想。
2025年07月02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702027
诚如斯言,真耶?
2025年07月02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666313
王充睿智如炬,照亮千古迷途。
2025年07月02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639142
东汉思想界的惊雷《论衡》堪称中国批判哲学的一座孤峰,与那些歌功颂德的谀世之作相比,王充这部"疾虚妄"的奇书,至今读来仍觉其锋芒刺骨。在充斥着谶纬迷信的东汉王朝,这部"不避上圣"的著作竟能流传至今,本身就是个思想史的奇迹。翻开泛黄的纸页,扑面而来的不是圣贤经典的陈腐气息,而是带着血腥味的理性铁锤——它砸向天人感应的神学体系,击碎鬼神迷信的民间愚昧,连孔孟之道都难逃其诘问。 细读方知何为真正的"离经叛道"。王充以"元气自然论"为刀,剖开当时主流思想的重重迷雾。那些被奉为金科玉律的灾异谴告之说,在他笔下不过是"童谣之语";世人笃信的占卜祭祀,被斥为"以不诚事虚妄"。最令人心悸的是他对圣贤的祛魅——孔子周游列国不过是"畏匡围陈",孟子好辩终究"不得其要",这种撕破神圣面纱的勇气,放在今日仍显惊世骇俗。 但这部"违诡于俗"的著作,终究带着那个时代的烙印。王充在破除迷信的同时,又陷入命定论的泥潭,其"禀气说"将人之贵贱归于先天,这种思想矛盾恰似其笔下"冰炭同器"的悖论。更遗憾的是,他那套建立在经验主义基础上的验证方法,最终未能发展出系统的科学认知论,就像在黑夜中划亮的火柴,转瞬即逝。 作为现代读者,我既折服于他"核道实义,证定是非"的求真精神,又对其思想局限扼腕叹息。当看到他用"夫物之相类,愚者惑焉"来拆穿方士把戏时,不禁会心一笑;但读到"人禀元气于天,各受寿夭之命"的论断时,又忍不住拍案而起。这种矛盾的阅读体验,恰恰印证了思想启蒙的艰难——连王充这样的斗士,也挣不脱时代的锁链。 掩卷沉思,忽然明白为何这部书会被历代统治者忌惮。它教会我们的不是温顺的接受,而是危险的思考。就像书中那句振聋发聩的诘问:"如实论之,虚妄显于真,实诚乱于伪,世人不悟,是非不定,紫朱杂厕,瓦玉集糅。"在这个信息泛滥的时代,这般清醒的批判精神,或许比任何经典都更值得重读。
2025年07月02日
查看更多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