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101782
2025年08月01日
说来有些奇怪,直到现在我才认真读完《曹子建集》。这本书让我感到很困惑。曹植的诗明明写得很好,但为什么他的命运会变成那样?他的诗里有很多华丽的句子,读起来很好听。他写洛神的那篇赋,文字美得像画一样。可是这么会写诗的人,最后却过得很惨。 小时候我以为曹植就是个会写诗的公子哥。现在看完才发现不是这样。他的诗里藏着很多痛苦。比如《赠白马王彪》那首诗,明明是在哭自己的遭遇,却写得那么克制。这种写法让我更难受了。 书里最让我想不通的是他和曹丕的关系。他们是亲兄弟,曹丕却要那样对他。曹植在诗里总说想报效国家,可曹丕就是不给他机会。每次看到他说"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这种话,我就觉得特别憋屈。 还有件事我想不明白。曹植明明很有才华,为什么最后会变成那样?他早期写的诗那么欢快,后期却越来越苦闷。《七哀诗》里那句"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写得那么美,可是读起来特别伤心。 最让我困惑的是曹操的态度。曹操知道曹植有才华,为什么最后还是选了曹丕?如果当初选的是曹植,事情会不会不一样?曹植会不会真的成为一个好皇帝?这些问题我想了很久,还是没想明白。 书里有些诗我读了好几遍。比如《野田黄雀行》,写得多好啊。可是这么好的诗,居然是他在最惨的时候写的。这让我更困惑了。为什么人越惨,写出来的诗反而越好?难道非要过得不好才能写出好诗吗?
曹子建集
知书房
曹子建集
曹植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阮籍集
知书房
阮籍集
阮籍 著
三国魏阮籍著。又称《阮步兵集》、《阮嗣宗集》。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思想前后变化较大。《乐论》大约写成于正始初年(正始年始于240年,终于248年),继承了儒家的礼乐观,强调礼乐的教化作用,认为“礼逾其制,则尊卑乖;乐失其序,则亲疏乱”。《通易论》、《通老论》写成于正始年间,强调儒道合流,名教与自然相结合,主张“臣之求君,阴之从阳”(《通易论》),认为名教的基础在于自然,理想社会应当无为而治,“君臣垂拱”(《通老论》)。《大人先生传》、《达庄论》写于正始之后,全面继承了老庄思想,认为自然、天地、万物同为一体,皆一气之盛衰;善恶、是非、死生都无所区别;理想的人生应当无慧无求,顺应自然,“恬于生而静于死”(《达庄论》);认为今日士大夫恪守礼教当与裤中之虱无异;理想的社会形态应当无君臣、无礼法。现存最早版本是明嘉靖间陈德文、范钦刻本,此外还有天启、崇祯间张燮编《七十二家集》本,明末张溥辑《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本,清严可均辑入《全三国文》本(1958年中华书局重印)等。197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以陈、范本为底本校勘出版两卷本,上卷文,下卷诗。
陆机集
知书房
陆机集
陆机 著
晋代诗文别集。陆机撰。陆机字士衡,曾官平原内史。陆云《与兄平原书》称“集兄文为二十卷”,可见陆机的作品在其生前已由陆云编辑成集。《隋书·经籍志》著录“晋平原内史《陆机集》十四卷”,并注明:“梁四十七卷,录一卷,亡。”说明南北朝时期,陆集卷帙浩繁,到隋唐时散佚已多。宋代公私书目著录《陆机集》仅10卷,晁公武《郡斋读书志》:“(陆机)所著文章凡三百余篇,今存诗赋、论议、笺表、碑诔一百七十余首,以《晋书》、《文选》校正外,余多舛误。”晁说可证宋刊10卷本乃是宋人据唐前类书、总集重新纂辑的,故其中残篇断简较多。南宋庆元间,徐民瞻汇刻陆机、陆云集为《晋二俊文集》。明正德间,陆元大据徐本翻刻,其中《陆士衡集》10卷是现存最早的刻本。明人汪士贤辑《汉魏诸名家集》即用陆元大本。中华书局1982年出版金涛声点校本《陆机集》,亦以陆元大翻宋本为底本,校以北京图书馆所藏影宋抄本,并参校总集、类书及史传资料。原集10卷保持不变,凡赋4卷,诗、乐府3卷,杂著1卷(包括《演连珠》50首),文2卷。经考证,诗的部分删去卷7《悲哉行》(萋萋春草生)1首,此为谢灵运诗;文的部分删去卷9《吴丞相江陵侯陆公诔》1篇,此为陆云作。点校中辑录的集外佚文,按赋、诗、文编为3卷,附于10卷之末作为《补遗》。此本还附载陆机的专著(《晋纪》、《洛阳记》、《要览》)遗文,以及陆机传记、陆机集序跋资料。又,近人郝立权著有《陆士衡诗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王侍中集
知书房
王侍中集
王粲 著
别集名。一名《王仲宣集》,东汉王粲(字仲宣,官侍中)作。王集最初无刻本。《隋书·经籍志》著录“后汉侍中王粲集十一卷”,至唐代为10卷,宋代只存8卷,均早佚。现存最早者为明人搜集整理之辑本,其中又以张溥之《王侍中集》最为完备。全书不分卷,计收《大暑赋》、《游海赋》、《浮淮赋》、《闲邪赋》、《出妇赋》、《思友赋》、《登楼赋》等25篇,以及书、檄、文、论、颂等21篇和《七哀诗》、《从军诗》、《咏史诗》等若干首诗歌。清人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对张本又有所订补。
精选书评
知书客983035
这本集子啊,像雾里看花,似懂非懂。华章在前,却总在字里行间徘徊。悲伤时读它更添愁绪,得意时读它竟觉怅然。建安风骨,七步成诗,那些被传颂千年的句子,如今读来却让人恍惚。究竟是我们离那个时代太远,还是这文字本就写给懂它的人?我捧着书页,像捧着一块冰,又冷又沉,却舍不得放下。或许文学就是这样,越是琢磨不透,越让人着迷。
曹子建集
知书房
曹子建集
曹植
知书客368475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曹植笔下的洛神风华,恰似其诗文本身,在汉魏文坛划出一道惊世绝艳的轨迹。《曹子建集》中,建安风骨与才子柔情交织,七步成诗的急智与《洛神赋》的绮靡并陈,这位被谢灵运誉为"才高八斗"的贵公子,用血泪与才华在压抑的政局中浇灌出中国文学史上最凄美的诗性花朵。
曹子建集
知书房
曹子建集
曹植
知书客161293
好一个曹子建!辞藻堆砌,华而不实。读一篇尚可,读完整本只想问:能不能说点人话?所谓才高八斗,多半是后人过度吹捧。烦闷时读它更添堵,得意时读它反觉腻味。不过是些献媚君王之作,何来风骨可言?与其看这些花架子,不如去读真正有血性的文章。所谓七步成诗,不过是给无聊的宫廷生活镀金罢了。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曹子建集
知书房
曹子建集
曹植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