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945119
2025年07月30日
房玄龄等人编撰的《晋书》,读起来让人心情复杂。这部书收录的东西很多,但有些内容显得零散。编者对西晋的历史记载还算详细,东晋部分就简单得多。特别是关于门阀政治的描述,总觉得差了点深度。不过书中对人物的评价还算中肯,能看出作者想客观记录历史的努力。作为官修史书,它保存了很多重要史料,这一点很值得肯定。
晋书
知书房
晋书
房玄龄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南史
知书房
南史
李延寿 著
《南史》,唐朝李延寿撰,中国历代官修正史“二十四史”之一。纪传体,共八十卷,含本纪十卷,列传七十卷,上起宋武帝刘裕永初元年(420年),下迄陈后主陈叔宝祯明三年(589年)。记载南朝宋、齐、梁、陈四国一百七十年史事。《南史》与《北史》为姊妹篇,是由李大师及其子李延寿两代人编撰完成的。
周书
知书房
周书
令狐德棻 著
《周书》,中国历代正史《二十四史》之一,唐朝令狐德棻主编,参加编写的还有岑文本和崔仁师等人。成书于贞观十年(636年)。共50卷,本纪8卷、列传42卷。本书记载了北周宇文氏建立的周朝(557—581)的纪传体史书。另外,清代有同名人物周书。《周书》虽以“周”题名,但实际上记述了从公元534年东、 西魏分裂到杨坚代周为止四十八年的西魏、北周的历史。《周书》由于根据的资料贫乏,再加上它所记载的人物多是本朝显官的祖先,因而显得单薄而不尽合事实。但它基本上反映了宇文政权的建立,建立后三个封建政权之间的战争,以及宇文政权上层集团内部斗争的情况,是今天研究和了解西魏、北周历史最基本、最原始的一部史书。
梁书
知书房
梁书
姚思廉 著
《梁书》包含本纪六卷、列传五十卷,无表、无志。它主要记述了南朝萧齐末年的政治和萧梁皇朝(502—557年)五十余年的史事。其中有二十六卷的后论署为“陈吏部尚书姚察曰”,说明这些卷是出于姚察之手,这几乎占了《梁书》的半数。书成于贞观十年(636年),共56卷。姚思廉之父姚察在隋时有旧稿,大业二年(606年)姚察死,嘱其子思廉续书,贞观三年(629年)思廉奉命修史,房玄龄和魏徵为总监修,并采谢昊、顾野王诸家旧作,贞观十年(636年)书成。《梁书》纪六卷、列传五十卷,无表、无志,有二十六卷卷末论赞称“陈吏部尚书姚察曰”。另在列传中新创《止足列传》,记述功成身退的士大夫的事迹。上自502年梁武帝萧衍称帝,止于557年陈霸先灭梁。
精选书评
知书客445889
翻开《晋书》,最触动我的不是那些叱咤风云的英雄,而是那些在乱世中依然保持清醒的普通人。比如陶侃的母亲,家境贫寒却坚持让儿子读书。还有谢安的从容,面对大军压境仍能下棋。这些细节比帝王将相的故事更让我感慨。那个时代的人活得很难,但总有人能在黑暗中点亮一盏灯。读这些故事,你会明白为什么中华文明能一直延续下来。
晋书
知书房
晋书
房玄龄
知书客222878
《晋书》为房玄龄等奉敕所修,其中十志最为精审。唐初修史,多采前代旧文,此书亦不例外。书中记载两晋史事,人物纷繁,典章制度详备,保存了大量原始资料。但唐代史官好采小说家言,部分记事稍失严谨。整体而言,《晋书》体例完备,叙事简明,是研究晋代历史的重要依据。此书虽非尽善,然在历代正史中仍属上乘之作。
晋书
知书房
晋书
房玄龄
知书客753092
这部《晋书》我先后在图书馆借阅三次。一般人大多关注司马家族的兴衰,但我更留意士族阶层的实际作用。他们把控选官,垄断文化,甚至左右皇权更替。门阀政治贯穿整个晋代,皇权反而受制。这种现象在中国历史上并不多见。读史可以让我们看清权力结构的复杂性。我认为《晋书》的价值在于它如实记录了这种特殊的政治生态。
晋书
知书房
晋书
房玄龄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