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813290
2025年07月29日
房玄龄《晋书》虽列正史,然读来总觉滋味平平。其文采不逮范晔远甚,叙事又常蹈袭前史,少有新意。编撰之时,太宗敕令修史,十八学士分撰成书,倒像是急就章。于两晋风流人物,既不能传其神韵,遑论臧否人物?每每读到五胡十六国处,更觉头绪纷乱如麻。这般史笔,竟也能与《史记》《汉书》并列,着实令人费解。
晋书
知书房
晋书
房玄龄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清史稿
知书房
清史稿
赵尔巽 著
《清史稿》是北洋政府时期,经袁世凯批准,由赵尔巽为总担纲编纂的一部大型清朝历史史籍,因其未经总阅修订即匆忙付梓刊行,故曰“史稿”。参与该史稿纂修的工作人员,前后有300多人,编纂时间历达15年,最后成书536卷,800余万字。其中本纪二十五卷,志一百四十二卷,表五十三卷,列传三百一十六卷,以纪传为中心。所记之事,上起1616年清太祖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建国称汗,下至1912年清朝灭亡,共二百九十六年的历史。赵尔巽在《发刊缀言》中指出,本书是“作为史稿披露”的“急救之章”,并非视为成书“。
新元史
知书房
新元史
柯劭忞 著
清末柯劭忞撰。二百五十七卷。内本纪二十六卷、表七卷、志七十卷、列传一百五十四卷。纪传体元代史。柯氏不满于《元史》疏漏讹误,乃搜集《永乐大典》中元代史料及历代史著、金石、笔记、文集,域外史料除袭录洪钧《元史译文证补》原文外,还译引德国人哀德蛮(Erdmann)所译拉施都丁《史集》、多桑《蒙古史》等,并参考屠寄《蒙兀儿史记》早期刻本等同时代人研究成果,将元代史事重编为是书。本纪较简,繁冗之处皆移入志书,故志书较《元史》及其他元史著作为详博。增《行省宰相年表》。然全书无自撰序跋、凡例、考异和引据出处,为论者所诟病。又因哀德蛮德文译音不可信,故《氏族表》中有一人两名之误。史学观点极为守旧。刊于辛亥后尚以“史臣曰”发表史论;《兵志》删除元代禁止汉人使用武器记载,认为元代已是“华夷大同”。1921年12月4日北洋政府总统徐世昌下令列入正史,为《二十五史》之一。
陈书
知书房
陈书
姚思廉 著
《陈书》是一本纪传体史书,唐朝人姚思廉所著,凡三十六卷,记南朝陈朝史。记载自陈武帝陈霸先即位至陈后主陈叔宝亡国前后三十三年间的史实,成书于贞观十年(636年)。《陈书》的史料来源除陈朝的国史和姚氏父子所编旧稿外,还有陈《永定起居注》八卷,《天嘉起居注》二十三卷,《天康光大起居注》十卷,《太建起居注》五十六卷,《至德起居注》四卷等历史材料和他人撰写的史书。
精选书评
知书客222878
《晋书》为房玄龄等奉敕所修,其中十志最为精审。唐初修史,多采前代旧文,此书亦不例外。书中记载两晋史事,人物纷繁,典章制度详备,保存了大量原始资料。但唐代史官好采小说家言,部分记事稍失严谨。整体而言,《晋书》体例完备,叙事简明,是研究晋代历史的重要依据。此书虽非尽善,然在历代正史中仍属上乘之作。
晋书
知书房
晋书
房玄龄
知书客265074
《晋书》内容庞杂,但房玄龄的叙事逻辑清晰。许多人关注司马家族的兴衰,我更在意那些默默支撑王朝运转的中层官员。他们面对混乱局势时依然坚持职责,这种稳定性比帝王的权谋更值得研究。历史记载往往聚焦于大事件,但日常行政的细节更能反映一个时代的真实面貌。房玄龄对这些基层治理的记录虽然简略,却提供了宝贵的研究素材。
晋书
知书房
晋书
房玄龄
知书客753092
这部《晋书》我先后在图书馆借阅三次。一般人大多关注司马家族的兴衰,但我更留意士族阶层的实际作用。他们把控选官,垄断文化,甚至左右皇权更替。门阀政治贯穿整个晋代,皇权反而受制。这种现象在中国历史上并不多见。读史可以让我们看清权力结构的复杂性。我认为《晋书》的价值在于它如实记录了这种特殊的政治生态。
晋书
知书房
晋书
房玄龄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