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751454
2025年07月10日
晋书虽是房玄龄领衔编纂,却处处可见媚上之态。那些为尊者讳的曲笔令人齿冷,司马氏的篡弑竟被粉饰得天经地义。读至八王之乱章节,字里行间都是为统治者开脱的说辞,仿佛天下大乱只因几个宗室顽劣。最可笑的是对士族门阀的吹捧,连石崇斗富这等丑事都写得风雅非常。史笔贵在直书,如此谄媚,难怪唐人修晋史总带着股犬儒气味。
晋书
知书房
晋书
房玄龄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宋书
知书房
宋书
沈约 著
《宋书》是一部记述南朝刘宋一代历史的纪传体史书。梁沈约撰﹐含本纪十卷﹑志三十卷﹑列传六十卷﹐共一百卷。今本个别列传有残缺﹐少数列传是后人用唐高峻《小史》﹑《南史》所补。八志原排在列传之后﹐后人移于本纪﹑列传之间﹐并把律历志中律与历两部分分割开。 《宋书》收录当时的诏令奏议﹑书札﹑文章等各种文献较多﹐保存了原始史料﹐有利于后代的研究。该书篇幅大﹐一个重要原因是很注意为豪门士族立传。沈约在《宋书》各志中的叙述,经常溯及到魏晋时期,这可以弥补《三国志》等书的缺陷,同时因为志才是沈约亲自创作的部分(人物传记多抄前人徐爰之宋书),所以志的价值最高。《宋书》的志有八类,包括《律历志》、《礼志》、《乐志》、《天文志》、《符瑞志》、《五行志》、《州郡志》、《百官志》,号称《宋书》八书,分量占全书的一半。
南史
知书房
南史
李延寿 著
《南史》,唐朝李延寿撰,中国历代官修正史“二十四史”之一。纪传体,共八十卷,含本纪十卷,列传七十卷,上起宋武帝刘裕永初元年(420年),下迄陈后主陈叔宝祯明三年(589年)。记载南朝宋、齐、梁、陈四国一百七十年史事。《南史》与《北史》为姊妹篇,是由李大师及其子李延寿两代人编撰完成的。
新元史
知书房
新元史
柯劭忞 著
清末柯劭忞撰。二百五十七卷。内本纪二十六卷、表七卷、志七十卷、列传一百五十四卷。纪传体元代史。柯氏不满于《元史》疏漏讹误,乃搜集《永乐大典》中元代史料及历代史著、金石、笔记、文集,域外史料除袭录洪钧《元史译文证补》原文外,还译引德国人哀德蛮(Erdmann)所译拉施都丁《史集》、多桑《蒙古史》等,并参考屠寄《蒙兀儿史记》早期刻本等同时代人研究成果,将元代史事重编为是书。本纪较简,繁冗之处皆移入志书,故志书较《元史》及其他元史著作为详博。增《行省宰相年表》。然全书无自撰序跋、凡例、考异和引据出处,为论者所诟病。又因哀德蛮德文译音不可信,故《氏族表》中有一人两名之误。史学观点极为守旧。刊于辛亥后尚以“史臣曰”发表史论;《兵志》删除元代禁止汉人使用武器记载,认为元代已是“华夷大同”。1921年12月4日北洋政府总统徐世昌下令列入正史,为《二十五史》之一。
精选书评
知书客265074
《晋书》内容庞杂,但房玄龄的叙事逻辑清晰。许多人关注司马家族的兴衰,我更在意那些默默支撑王朝运转的中层官员。他们面对混乱局势时依然坚持职责,这种稳定性比帝王的权谋更值得研究。历史记载往往聚焦于大事件,但日常行政的细节更能反映一个时代的真实面貌。房玄龄对这些基层治理的记录虽然简略,却提供了宝贵的研究素材。
晋书
知书房
晋书
房玄龄
知书客568734
奇书,官修正史之典范。悲哉、哀哉、假哉!只能官方看,不能民间看。只能正面看,不能反面看。升官时可看,谄媚时也可看。权贵可得意,百姓只能倒霉。太平无事时想读,天下大乱时不读。修史不如篡史,写史不如改史。晋政权确立正统之门!史料造作太多,真假难辨全凭感觉。语句矫饰空洞,但说实话这破书不看也罢。
晋书
知书房
晋书
房玄龄
知书客445889
翻开《晋书》,最触动我的不是那些叱咤风云的英雄,而是那些在乱世中依然保持清醒的普通人。比如陶侃的母亲,家境贫寒却坚持让儿子读书。还有谢安的从容,面对大军压境仍能下棋。这些细节比帝王将相的故事更让我感慨。那个时代的人活得很难,但总有人能在黑暗中点亮一盏灯。读这些故事,你会明白为什么中华文明能一直延续下来。
晋书
知书房
晋书
房玄龄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