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192947
2025年07月20日
戚继光的《练兵实纪》写得实在。他不仅是个名将,还是个能写的人。书里全是打仗的实际经验,没有一句废话。他教人怎么练兵,怎么布阵,怎么用火器,样样讲得清楚。他自己打过那么多仗,写的东西自然可信。明朝那时候,倭寇闹得厉害,全靠他的办法才顶住。这本书现在看也有用,不是那种光讲大道理的书。打仗的事,本来就不该弄得太复杂。
练兵实纪
知书房
练兵实纪
戚继光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将苑
知书房
将苑
诸葛亮 著
《将苑》是中国古代一部专门讨论为将之道的军事著作,又称《诸葛亮将苑》、《武侯将苑》、《心书》、《武侯心书》、《新书》、《武侯新书》等。此书宋代称《将苑》,明代始改称《心书》,如《经籍志》;或《新书》,如陶宗仪《说郛》;也有称《将苑》的,如《百川书志》。《汉魏丛书》虽于书名题作《心书》,而篇章标题中间有《新书》字样。现存版本中,这几种称谓都有,核其内容,虽有所差别,但基本上是一致的,是同书异名。
何博士备论
知书房
何博士备论
何去非 著
中国古代第一部军事人物评论集。1卷,28篇。北宋武学博士何去非撰。书成后,深得翰林学士苏轼赞赏,两次奏荐,乞换文资,并附呈此《备论》,以证实其“文章议论”。该书现存26篇。书中对战国至五代的兴衰成败和22个军事人物的用兵得失进行了评述,旨在以史为鉴。该书认为,不能笼统地肯定或否定战争,战争既“有以 用而危,亦有以不用而殆”,重要的是看是否含乎“德”、合乎“顺逆之情”、“利害之势”。它强调,要赢得战争的胜利必须有“智”,“智”胜于“勇”,楚汉战争中刘邦“能得真智之所在”,所以战胜了一味争强斗力的项羽; “智足以役勇,勇足以济智”,认为隋朝杨素堪称智勇兼备。书中对如何用“智”作了多方面的论述:认清主要敌人,以战国时六国之亡,“自战其所可亲,而忘其所可仇”为鉴;攻防的主次方向要分明,以晋灭吴所以胜,刘濞之所以败为例证;主张灵活用兵,“不以法为守,而以法为用”,推崇韩信、曹操“出奇应变”,多谋善断。 为了以智胜敌,主张利用“谋夫策士”,东汉末孙坚之所以“功业不就”,就是因为无人“发智虑之所不及”。书中提出君将要和谐,认为孙武、司马穰苴、周亚夫、诸葛亮、王猛等历代著名将相都是“深得于君”,权不中御,因而才能“武事可立,而战功可收。”《何博士备论》褒贬历史人物不囿旧说,苏轼赞誉它“论历代所 以废兴成败,皆出人意表,有补于世”。当然,其中对某些人和事的评论,也难免有偏颇之处。
素书
知书房
素书
黄石公 著
《素书》相传为秦朝末期黄石公作著,传说黄石公三试张良,而后把此书授予张良。张良凭借此书,助刘邦定江山。民间视此书为奇书、天书。它虽提出"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素书》以道理为宗旨,同时以道、德、仁、义、礼为立身治国的根本、揆度宇宙万物自然运化的理数,以此认识事物本原。
精选书评
知书客837473
自庚寅春始,历时两月,细览戚公《练兵实纪》,每卷皆作朱笔批点。其阵法操练之详,选卒束伍之严,非纸上谈兵者所能及也。戚公以书生总戎务,却敌安边,诚为儒将楷模。尤见其"练胆气"一卷,言"兵贵精不贵多",至今读之犹觉虎虎有生气。昔人谓"戚家军"名动九边,观此书方知非虚誉。壬辰初夏,晴窗展卷,犹闻当年浙兵金鼓之声。
练兵实纪
知书房
练兵实纪
戚继光
知书客918214
戚继光的《练兵实纪》讲练兵打仗的事。我读了觉得有些地方能懂,有些地方不明白。他写战阵操练很详细,但缺少整体说明。书上说了一大堆规则,实际用起来不知道会不会太死板。戚继光打过很多胜仗,但是按照这个练兵法,为啥后来明朝军队还是打不过敌人?书里没解释清楚。后人夸这本书有用,可我觉得里面有些做法可能在战场上派不上用场。
练兵实纪
知书房
练兵实纪
戚继光
知书客931641
戚少保《练兵实纪》,兵家至宝也!排兵布阵如观棋,行军号令似闻鼓。夜深挑灯读之,恍见蓟镇烽火连天;晨起掩卷思之,顿觉胸中韬略万千。新兵可作入门经,老将堪为破敌策。失意时读见筋骨,得意时读见锋芒。练卒不如练将,练将不如练心。此中三昧,非鏖战沙场者不能道,非呕心沥血者不能得。墨香掺着火药味,字缝里全是真功夫!
练兵实纪
知书房
练兵实纪
戚继光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