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982620
2025年06月27日
在中国古代医学典籍里翻阅,《神农本草经》绝对是最耀眼的那本。很多人都在研究药物的分类和功效,但我更佩服它奠定中医理论基础的贡献。这本书将药物分为上中下三品,系统总结了用药规律,在当时没有科学仪器的条件下,能做到如此精准分类,实在了不起。现代中医学仍然沿用这些基本框架,几千年智慧传承至今,不得不让人感慨古人的洞察力。
神农本草经
知书房
神农本草经
佚名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药性歌括四百味
知书房
药性歌括四百味
龚廷贤 著
《药性歌括四百味》是一本阐释性读物,是明代医家龚廷贤所著。每味药物下分原文、注释、语译、按语四个部分。全书以现代语言对每味药物的品种、来源、产地、药性、功能主治、临床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事项等内容进行了全面的阐释。内容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实用性强,适合于中医药工作者、医药院校广大师生及中医药爱好者阅读、参考。
伤寒论
知书房
伤寒论
张仲景 著
《伤寒论》为东汉张仲景所著汉医经典著作,是一部阐述外感热病治疗规律的专著,全书12卷。现今遗存10卷22篇。伤寒是中国古人对外感病的通称,并不是某一疾病的专门病名。古人常把疾病的诱因当作病原,寒不仅仅是现代所说的受寒,而是所有外邪引起疾病的统称。张仲景原著《伤寒杂病论》在流传的过程中,经后人整理编纂将其中外感热病内容结集为《伤寒论》,另一部分主要论述内科杂病,名为《金匮要略方论》。《伤寒论》原书曾经西晋王叔和整理编次,在五代十国时期已经处于一线单传、存亡继绝的危机状态。此书在北宋国家书府秘藏八九十年,嘉佑年间(1056-1063),北宋校正医书局成立,选高继冲进献本为底本,由孙奇、林亿等校定,于1065年由朝廷诏命国子监雕版刊行,名为定本《伤寒论》,结束了从汉末至宋凡八百余年传本歧出、条文错乱的局面。
吴普本草
知书房
吴普本草
吴普 著
又名《吴氏本草》共六卷,魏·吴普著。吴普约生于公元136—149年,卒于公 元250年前后。吴普,为华佗弟子,当时已为名医,精于本草,其著作除《吴普本草》外,尚有《华 佗医方》早佚。《嘉佑本草》称:吴普修《神农本草》成四百四十一种。唐经籍志尚存六卷,今广 内不复有,惟诸子书多见引录,其说药性寒温、五味,最为详悉。《吴普本草》已佚(散佚时间大 致在宋代)。清·焦理堂有辑本。今人尚志钧等的辑校本系从《太平御览》等书中辑得药物231 种,分列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食等六类。各药项下记载其别名、性味、有毒无毒、产地、采 集时间(有的还记载植物形态)、功能主治、忌畏等。其所记载别名和药性类集(类集诸家药性) 比较丰富。
精选书评
知书客902373
典籍,中医之源头!妙哉、神哉、绝哉!可翻本草方,可观四气论,可研药性表,可品五味说。悬壶济世时要读,居家养生时更要读。医者能得益,凡夫亦能得益。病入膏肓当看,未病先防更当看。求神不如问药,问药不如懂药。懂药之道,尽在《本经》字句间,千载药理化作随手可拾的治病良方,今人读来犹觉药香扑鼻!
神农本草经
知书房
神农本草经
佚名
知书客864065
天书,却也是最实在的书。看得懂也行,看不懂也行。治病时用得上,没病时也能琢磨。方子管用,道理更深。老中医当它是宝,普通人当它是谜。有时候觉得明白了,细想又糊涂了。这书里藏着生死,写着兴衰。有些话像在点拨你,有些话又像在打哑谜。活着要读,病了更要读。读它不是为了长学问,是为了求个明白。
神农本草经
知书房
神农本草经
佚名
知书客272522
翻开《神农本草经》,我感到很困惑。书上说这味药能治这种病,那味药能治那种病,但我不懂为什么。古人的智慧摆在那里,我却抓不住。现在的医生都在用现代医学,谁还真的按这本老书治病?药材名也很陌生,跟我平时吃的药完全不一样。我试着理解,但总觉得隔了一层什么。老祖宗的东西传下来不容易,可我就是看不懂。
神农本草经
知书房
神农本草经
佚名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