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915011
2025年09月04日
说来惭愧,三十有五的我才第一次真正翻阅这部被称作"二十四史"之一的《陈书》。原以为这类史书都是枯燥乏味的帝王家谱,却不想姚思廉笔下的南朝陈朝,竟如此生动鲜活。那些在历史长河中稍纵即逝的人物,在他的笔下都成了有血有肉的存在。 记得翻开第一卷时,就被陈霸先起兵的故事深深吸引。这位出身寒微的将军,如何在乱世中崛起,最终建立陈朝,读来有种不可思议的传奇感。特别是读到他在广州"散财结客"的细节,那种豪迈与远见,让人不禁击节赞叹。姚思廉的笔法实在精妙,既不刻意渲染,又能在平实的叙述中透露出人物的神采。 最打动我的还是那些悲剧性的人物。比如陈叔宝,这位亡国之君在传统叙事中往往被简化为"昏庸"二字。但姚思廉却写出了他的复杂性——他确实沉溺享乐,却也并非全无才干。读到他在隋军压境时的那句"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竟让人感到一丝悲凉。这种对失败者的同情笔触,在今天看来尤为珍贵。 书中对女性的描写也令人耳目一新。比如章皇后在国破时的刚烈,张贵妃在乱世中的无奈,都打破了我们对那个时代女性的刻板印象。姚思廉没有刻意美化或丑化她们,而是用克制的笔调呈现了她们作为人的真实面貌。 掩卷沉思,忽然明白为什么说"史书是最好的小说"。这些真实存在过的人物,他们的选择与命运,比任何虚构都更令人感慨。陈朝短短三十三年的国祚,就像一颗划过夜空的流星,短暂却耀眼。而姚思廉的《陈书》,则为我们保存了这颗流星最后的光芒。
陈书
知书房
陈书
姚思廉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汉书
知书房
汉书
班固 著
《汉书》,又称《前汉书》,由我国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固编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汉书》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西汉的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的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汉书》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共八十万字。
新五代史
知书房
新五代史
欧阳修 著
《新五代史》,宋欧阳修撰,原名《五代史记》,后世为区别于薛居正等官修的五代史,称为新五代史。全书共七十四卷,本纪十二卷、列传四十五卷、考三卷、世家及年谱十一卷、四夷附录三卷。记载了自后梁开平元年(907年)至后周显德七年(960年)共五十三年的历史。《新五代史》撰写时,增加了《旧五代史》所未能见到的史料,如《五代会要》、《五代史补》等,因此内容更加翔实。但《新五代史》对旧“志”部分大加繁削,则不足为训,故史料价值比《旧五代史》要略逊一筹。
册府元龟
知书房
册府元龟
王钦若 著
宋代最大史料性类书。字数比《太平御览》多一倍。 初拟名《历代君臣事迹》。宋真宗命王钦若、杨亿等辑。景德二年(1005年)始编,大中祥符六年(1013年)编成。共1000卷。“册府”即收藏典册的秘府,“元龟”即以灵龟占卜未来。“册府元龟”即可借鉴的文献宝库。本书体例严谨,条理井然。偌大一部类书,将历代君臣事迹,自上古至五代,分门别类排列,有条不紊。31部。1104门。部有总序,门有小序,将几千年史实联成一体。体例与一般唐宋类书迥然不同。后为《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所采用。 采集范围不及《太平御览》广泛,所采以史籍为主,兼采经、子,不收说部,未注明出处,引文多整章整节,对宋代前的史籍辑佚和校勘颇有价值。中华书局1960年出版影印本,后附《类目索引》,可据要目查找有关资料,查 阅本书可参考陈鹏飞《册府元龟索引》,也可参考日本人宇都清古、内藤戊申《册府元龟奉使部外臣部索引》。
精选书评
知书客867232
奇书,史册之精华。严整、精炼、深沉!可作得失之镜,可为兴衰之鉴。高祖本纪不妨细读,后主列传亦当深味。求仕者当览,隐居者亦可览。烽火连天时需阅,歌舞升平时更需阅。昔人云"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陈朝虽短,遗事犹新。姚氏笔法不掩善恶,史家春秋笔意尽显于此。观其兴亡,通古今之变;察其得失,明成败之理。读史至此,唯谨严二字!
陈书
知书房
陈书
姚思廉
知书客752620
观姚思廉《陈书》,去芜存菁,笔力千钧。其述陈霸先草创之功,文帝守成之德,非独存史实,实为励志楷模。每读至"蒿里谁家地,聚敛魂魄无贤愚"处,未尝不掩卷长思:帝王将相终成土,唯气节文章能不朽。思廉身在唐初而心系故国,以沉郁之笔写兴亡之事,令六朝烟水尽收眼底。史笔谨严之外,更见其胸中块垒。后之学人,当于此中得砥砺之资也。
陈书
知书房
陈书
姚思廉
知书客481043
翻开《陈书》,字字如迷,句句如雾。南朝兴衰,帝王将相,尽是过眼云烟。读它时心里空落落的,像是在看一面蒙尘的镜子,照不出个所以然。可正是这不清不楚,反倒让人觉得真实。盛世也好,乱世也罢,到头来不过几页纸张。读着读着,倒像是在读自己——那些不明不白的念头,那些理不清的愁绪,全都在这本旧书里找到了影子。
陈书
知书房
陈书
姚思廉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