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869657
2025年09月04日
这书写得好。说理明白。
读通鉴论
知书房
读通鉴论
王夫之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史通
知书房
史通
刘知几 著
唐朝史学家刘知几撰。二十卷四十九篇。书成于唐中宗景龙四年(710年)。内篇三十六篇,多论史书源流、体例和编撰方法;外篇十三篇,多论史官建置沿革和史书得失。刘知几在该书中批判了史学著作中流行的宿命论观点,强调人事在历史上的作用。对于《汉书》之类史籍专列五行、符瑞等《志》,把灾异、图谶、神怪故事作为天命的征兆,穿凿附会,大量记载,则斥之为“言无准的,事涉虚妄”,主张废除。认为历史是变化发展的,应从当时的客观形势出发去评判人物和事件,决定写史的详略。还反对是古非今,认为不应“以先王之道持今世之人”。认为史家必须兼有才、学、识“三长”,而特别重视“史识”。对于写史,则提倡直笔,主张“良史以实录直书为贵”,要求做到“不掩恶,不虚美”,“不避强御”,“无所阿容”,并对迎合权势或从个人恩怨出发进行讳饰的史书,进行了严厉的批判。《史通》中许多具有进步意义的卓越见识,在中国史学发展史上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但《史通》在重视人事作用的同时,往往把某些统治人物的性格、道德、智能等看作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说明作者的史观仍属唯心主义的范畴。注本有清代浦起龙《史通通释》,新标点本又附录《史通补释》、《史通通释补》和《史通增释序》三种。
松窗梦语
知书房
松窗梦语
张瀚 著
史料笔记。八卷。明张瀚撰。成书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张瀚,字子文,号元洲。生于弘治八年(1513年),卒于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浙江仁和(杭州)人。嘉靖十四年进士,曾任工部、刑部部曹,庐州、大名知府,长期担任陕西、四川、福建、广东、山西等省的高级官员;又任过陕西巡抚、总督漕运、总督两广军务,后由南京工部尚书,于万历元年擢升为吏部尚书。万历五年,因得罪了首辅张居正受到排挤,回杭州故里。为作者晚年罢职闲居所作。因书斋“楹前一松”,“有承露沐雨之姿,凌霜傲雪之节”(自序),而取以为名。瀚历仕为官,见闻广博,经历丰富,因而内容广泛地涉及明代的政治、经济、军事、社会风俗、少数民族、对外关系等许多方面。许多内容都是他亲闻目睹的经历,有丰富的史料价值。全书三十三纪。
穆天子传
知书房
穆天子传
佚名 著
历史小说集,先秦无名氏撰。六卷。西晋武帝太康二年(281)汲冢墓出土,荀勗等校理为五卷,东晋郭璞作注,增《周穆王盛姬死事》一篇,编为六卷,是为今本。前五卷记周穆王西征,作《周王游行记》或《周王传》,为第一部分。后一卷记盛姬之死及殡葬事,称《盛姬录》,为第二部分。八骏和西王母的故事,是古代神话传说,见《山海经》。穆王西征传说,载于《左传》。此书以历史和神话传说为根据,夸张虚构,使其成为充满神话色彩的历史小说。穆王率七萃雄壮之师,由造父驾御,伯天为响导,驶八骏,长驱万里,北绝流沙,西达昆仑,于瑶池之颠会见西王母,互赠礼物。对穆王沿途所见殊方外域珍禽怪兽、奇花异草、名山绝景,都有详细记载。全书不过八千五百余字,所写内容却十分丰富动人。结构略具后世章回小说雏形。穆王雄姿英发,王母温文风雅,两位主人公形象鲜明。瑶池之会场面描绘得绚丽多采,气氛缠绵哀婉。笔调含蓄热烈。有《四部丛刊》影印明范氏天一阁本。
精选书评
知书客265693
这本书太难了。我看了很久还是不懂。古人写的东西跟现在差别太大。每个字都认识,连起来就不知道说什么。有人说的道理看起来是对的,仔细想想又觉得不对。有时候觉得懂了,过几天再看又糊涂了。很多话很矛盾。我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都说好。可能是我读得太少。也可能是我太笨了。
读通鉴论
知书房
读通鉴论
王夫之
知书客847777
读《读通鉴论》,方知王夫之将千年兴亡尽收眼底,字里行间皆是智者沉思。他评史如握刀裁纸,每一笔都斩断虚妄,直指治乱根源。这位明末大儒在鼎革之际写下的史论,何尝不是留给后世的一剂苦口良药?每每读到他对历代得失的剖析,总觉这位隐士仿佛就坐在对面,将血泪教训娓娓道来。
读通鉴论
知书房
读通鉴论
王夫之
知书客618690
好书,史论之巅峰。痛快、透彻、深刻!从头看也行,跳着看也行。兴致高时能看,烦躁时也能看。学者能获益,普通读者也能获益。迷茫时要读,得意时更要读。读书不如懂书,懂书不如用书。这是读史的钥匙!王夫之写得太好了,把历史讲得清清楚楚。每个中国人都该读,读了就明白我们从哪里来。读多了就聪明,聪明了就少走弯路。
读通鉴论
知书房
读通鉴论
王夫之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