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356835
2025年09月04日
读王夫之《读通鉴论》,最欣赏他对暴政的犀利批判,字字如刀却又蕴藏深沉的悲悯。论及秦皇汉武,他总能在雄主功业中撕开民生疾苦的真相,这种史家胆魄令人动容。尤其喜欢他点评光武帝"柔道治国"那段——将"不折腾"的智慧说得如此透彻,仿佛穿越千年的谏言。书中对权谋的剖析总带着冷眼旁观的清醒,却又暗含对苍生的温情,这种矛盾张力正是古典史论最迷人的地方。每读至"天下之势,系于民心"这类句子,都觉得千年烟云不过是在重复同一个道理。
读通鉴论
知书房
读通鉴论
王夫之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史通
知书房
史通
刘知几 著
唐朝史学家刘知几撰。二十卷四十九篇。书成于唐中宗景龙四年(710年)。内篇三十六篇,多论史书源流、体例和编撰方法;外篇十三篇,多论史官建置沿革和史书得失。刘知几在该书中批判了史学著作中流行的宿命论观点,强调人事在历史上的作用。对于《汉书》之类史籍专列五行、符瑞等《志》,把灾异、图谶、神怪故事作为天命的征兆,穿凿附会,大量记载,则斥之为“言无准的,事涉虚妄”,主张废除。认为历史是变化发展的,应从当时的客观形势出发去评判人物和事件,决定写史的详略。还反对是古非今,认为不应“以先王之道持今世之人”。认为史家必须兼有才、学、识“三长”,而特别重视“史识”。对于写史,则提倡直笔,主张“良史以实录直书为贵”,要求做到“不掩恶,不虚美”,“不避强御”,“无所阿容”,并对迎合权势或从个人恩怨出发进行讳饰的史书,进行了严厉的批判。《史通》中许多具有进步意义的卓越见识,在中国史学发展史上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但《史通》在重视人事作用的同时,往往把某些统治人物的性格、道德、智能等看作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说明作者的史观仍属唯心主义的范畴。注本有清代浦起龙《史通通释》,新标点本又附录《史通补释》、《史通通释补》和《史通增释序》三种。
三国志
知书房
三国志
陈寿 著
《三国志》是由西晋陈寿所著,记载中国三国时代历史的断代史,同时也是二十四史中评价最高的“前四史”之一。陈寿前半生是在蜀汉度过,入仕后,受宦官黄皓排挤而不得志。蜀汉灭亡后,陈寿历任著作郎,晚年多次被贬,屡次受人非议,历经十年艰辛,最完成了这部纪传体史学巨著,三国志最早以《魏志》、《蜀志》、《吴志》三书单独流传,直到北宋咸平六年(1003年)三书已合为一书。此外,陈寿在书中表现出品题人物的兴趣。他说曹操是超世之英杰,刘备是英雄,孙策、孙权是英杰,周瑜、诸葛亮、鲁肃是奇才,庞统,程昱、郭嘉、董昭是奇士,董和、刘巴是令士,和洽、常林是美士,徐邈、胡质是彦士,王粲、秦宓是才士,关羽、张飞、程普,黄盖是虎臣,陈震、董允、薛综是良臣,张辽、乐进是良将。
通典
知书房
通典
杜佑 著
唐杜佑撰。200卷。我国第一部论述历代典章制度之专史。 记载历代典章制度的沿革变化,上起传说中的唐虞,下讫唐肃宗、代宗时。作者综合群经诸史和历代文集、奏疏等,参以《大唐开元礼》,征引200余种史籍,分类编纂,自大历元年(766年)起,历时35载,至贞元十七年(801年)完成。计食货12卷,选举6卷,官职22卷,礼100卷,乐7卷,兵15卷,刑8卷,州郡14卷,边防16卷。《食货》述土地、财政之制及其状况,《选举》述选举士官、爵位之制及考核官吏治绩之政令,《职官》述官制源委沿革,《礼》述各种礼仪之制, 《乐》述乐制概略,《兵》述兵略及兵法,《刑》述刑法之制,《州郡》述历代舆地沿革,《边防》述历代边境外族邦国状况。每一典下,又分若干子目,汇集各代典章制度,录引前人评论,并载己见。此书编撰极有条理,于唐代叙述尤详,创“政书”之体,为后世典志书编纂之典范。宋刻本至明已罕见。通行有明刻本、清武英殿本、咸丰九年崇仁谢氏刻本、同治十年广州学海堂刊本等。近有1937年商务印书馆《万有文库》二集之《十通》合刊本。
精选书评
知书客618690
好书,史论之巅峰。痛快、透彻、深刻!从头看也行,跳着看也行。兴致高时能看,烦躁时也能看。学者能获益,普通读者也能获益。迷茫时要读,得意时更要读。读书不如懂书,懂书不如用书。这是读史的钥匙!王夫之写得太好了,把历史讲得清清楚楚。每个中国人都该读,读了就明白我们从哪里来。读多了就聪明,聪明了就少走弯路。
读通鉴论
知书房
读通鉴论
王夫之
知书客265693
这本书太难了。我看了很久还是不懂。古人写的东西跟现在差别太大。每个字都认识,连起来就不知道说什么。有人说的道理看起来是对的,仔细想想又觉得不对。有时候觉得懂了,过几天再看又糊涂了。很多话很矛盾。我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都说好。可能是我读得太少。也可能是我太笨了。
读通鉴论
知书房
读通鉴论
王夫之
知书客548947
王夫之的《读通鉴论》是一部很有力量的著作。他解读历史事件,指出成败得失,让人看清兴衰规律。书中强调自强不息、顺势而为,读来令人振奋。他不是简单记录历史,而是提炼出治国做人的道理。文字直白有力,道理深刻实用。想学习历史智慧、提升处事能力的人,这本书很值得反复阅读。它不仅能增长见识,更能激发人积极向上的精神。
读通鉴论
知书房
读通鉴论
王夫之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