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873327
2025年07月01日
有人从《盖庐》里看到古代法律的严苛,觉得离现在的生活很远。我却读出了真实的人情世故,像一位老者在讲述城门口的纠纷该怎么判。这本书让我明白,无论时代怎么变,老百姓的诉求其实都差不多。千年前的条款背后,是古人处理矛盾的智慧。这些经验放在今天依然有用,法律的精神需要代代相传。
盖庐
知书房
盖庐
伍子胥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百战奇略
知书房
百战奇略
刘基 著
《百战奇略》,又称《百战奇法》,是明朝刘基所著的一本军事著作,内容主要以论述作战原则和作战方法为主。百战奇谋成书时间,大约是刘基弃官隐居青田的时候。整本书的内容,是集刘基一生作战及阅读兵籍之心得大成。刘基明确反对好战,认为好战是违反道德行为,只有万不得之时方可用兵,若征战不休,最终会自取灭亡。书中并强调多谋善变,必须灵活变通,不可一成不变、墨守成规,亦有指将领要守信义,与将士甘苦与共,赏罚分明。全书收集从先秦时代到五代散见于史籍中的军事资料,并按作战双方的军事、经济、政治等条件,划分为两两相对的百题,分别论述,先题均先解题,后阐明内容、战略思想。并多次引用尉缭子、三略、六韬等军事著作的内容语句。并以古代战例与题目互相印证,相得益彰。其所论述的百题,对现今军事仍具有参考意义。
水战兵法辑佚
知书房
水战兵法辑佚
伍子胥 著
《水战兵法辑佚》是春秋时期伍子胥所作的一部兵书。
何博士备论
知书房
何博士备论
何去非 著
中国古代第一部军事人物评论集。1卷,28篇。北宋武学博士何去非撰。书成后,深得翰林学士苏轼赞赏,两次奏荐,乞换文资,并附呈此《备论》,以证实其“文章议论”。该书现存26篇。书中对战国至五代的兴衰成败和22个军事人物的用兵得失进行了评述,旨在以史为鉴。该书认为,不能笼统地肯定或否定战争,战争既“有以 用而危,亦有以不用而殆”,重要的是看是否含乎“德”、合乎“顺逆之情”、“利害之势”。它强调,要赢得战争的胜利必须有“智”,“智”胜于“勇”,楚汉战争中刘邦“能得真智之所在”,所以战胜了一味争强斗力的项羽; “智足以役勇,勇足以济智”,认为隋朝杨素堪称智勇兼备。书中对如何用“智”作了多方面的论述:认清主要敌人,以战国时六国之亡,“自战其所可亲,而忘其所可仇”为鉴;攻防的主次方向要分明,以晋灭吴所以胜,刘濞之所以败为例证;主张灵活用兵,“不以法为守,而以法为用”,推崇韩信、曹操“出奇应变”,多谋善断。 为了以智胜敌,主张利用“谋夫策士”,东汉末孙坚之所以“功业不就”,就是因为无人“发智虑之所不及”。书中提出君将要和谐,认为孙武、司马穰苴、周亚夫、诸葛亮、王猛等历代著名将相都是“深得于君”,权不中御,因而才能“武事可立,而战功可收。”《何博士备论》褒贬历史人物不囿旧说,苏轼赞誉它“论历代所 以废兴成败,皆出人意表,有补于世”。当然,其中对某些人和事的评论,也难免有偏颇之处。
精选书评
知书客216113
在《盖庐》稀薄的竹简上漫溯,兵法韬略如星汉灿烂。许多人聚焦伍子胥的军事智慧,我却更欣赏阖闾的纳谏胸襟——这位吴王能放下身段向敌国降将问策,何等气度!乱世枭雄多半刚愎自用,他却肯在俘虏面前虚席以待。那卷残简里藏着比刀光更亮的品格:真正的强者,从来都懂得在锋芒之外保留一份谦卑。这种跨越时空的政治智慧,至今仍让人掩卷长思。
盖庐
知书房
盖庐
伍子胥
知书客999818
《盖庐》一书,读罢令人击节。伍子胥以复仇之志,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其智略胆识,诚为千古奇才。书中所述兵法韬略,非但可见其用兵如神,更显其洞察世事之明。文辞简练而意蕴深远,字里行间透着股凌厉之气,读之如见其人。后世兵家多取法于此,良有以也。子胥虽遭际坎坷,然终成霸业,此卷实为英雄立言之作,令人读之既觉痛快,复生敬意。
盖庐
知书房
盖庐
伍子胥
知书客426362
在刀光剑影的春秋战国间翻检,《盖庐》这部军事典籍常被视作冷冰冰的战术手册。我却在文轩书店的旧书堆里反复摩挲,看出别样滋味。世人多赞叹伍子胥的谋略精妙,我却更折服于阖闾的从善如流——霸主之尊能虚心纳谏,比谋士的智慧更难能可贵。乱世枭雄哪个不是刚愎自用?偏偏这位吴王听得进逆耳忠言。一卷竹简间,藏着比兵法更珍贵的人君气度。
盖庐
知书房
盖庐
伍子胥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