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312997
2025年08月01日
嵇康《琴赋》铺张琴德,极尽形容,可谓独步千古。其文采之绚丽,想象之恢弘,读之令人神游八极。然细品之下,未免过于藻饰,失之自然。琴之为物,贵在清幽淡远,而康之赋,反似以锦绣文章掩其真趣。然不可否认者,其辞采之飞扬,意境之超脱,实为赋中绝唱。每读"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之句,犹觉胸中尘虑尽消,此其不可及处也。
琴赋
知书房
琴赋
嵇康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子虚赋
知书房
子虚赋
司马相如 著
汉赋。 司马相如作。见于《史记》、《汉书》本传及《文选》卷7。《子虚赋》开篇写楚国使者子虚出使齐国,应邀参加齐国国君的畋猎之后,遇到齐国大臣乌有先生与天子命官亡是公。于是,子虚向他们夸耀楚国云梦和楚王出猎盛况,以为“齐殆不如”。乌有先生听了不服,一面指责他不应“奢言淫乐而显侈靡”。一面又言称齐地辽阔,“吞若云梦者八九于其胸中,曾不蒂芥”,争而胜之。这篇赋写得虚实相间,铺陈有序。写云梦,先以“云梦者,方九百里,其中有山焉”总起,然后分写“其山”、“其土”、“其石”,接着又交代“其东”、“其南”、“其西”、“其北”;在“其南”又细分为“其高躁”与“其埤湿”,在“其北”中也分列“其上”、“其下”层层深入,丝毫不乱。又注重对称,使读者读之兴趣盎然。《史记·司马相如列传》针对《子虚赋》说:“相如以‘子虚’,虚言也,为楚称;‘乌有先生’者,乌有此事也,为齐难;‘亡是公’者,无是人也,明天子之义。故空藉三人为辞,以推天子诸侯之苑囿。”这篇赋写于司马相 如游梁时,写就后,传颂一时,以至汉武帝读过竟感叹不已,以为是古人杰作,说:“朕独不得与此人同时哉!”而司马相如也正因此而被汉武帝所知。这篇赋虽然对楚辞有所模仿,但又能“益以玮奇之意,饰以绮丽之辞,句之短长,亦不拘成法”(鲁迅《汉文学史纲要》)。故而《子虚赋》与其续篇《上林赋》同为汉赋的代表作。
魏武帝集
知书房
魏武帝集
曹操 著
《魏武帝集》是三国魏武帝曹操的诗文集,又称《曹操集》。《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裴注引《魏书》说:“(太祖曹操)御军三十余年,手不舍书,昼则讲武策,夜则思经传,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可见于戎马倥偬之中,仍然勤于著述,据清姚振宗《三国艺文志》,传世者有19种之多,《魏武帝集》30卷不过是其中一种。《隋书·经籍志》著录 《魏武帝集》26卷,并注:“梁三十卷,录一卷。梁又有《武皇帝逸集》十卷,亡。”两《唐志》亦著录《魏武帝集》30卷,《宋史·艺文志》则不载,说明唐以前有不同本子流传,至宋已散佚。明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中辑《魏武帝集》1卷,收入诗文百余篇。
登徒子好色赋
知书房
登徒子好色赋
宋玉 著
先秦辞赋。旧题战国楚宋玉作。见于南朝梁萧统编《文选》卷19。其序写登徒子在楚王面前,毁谤宋玉好色。楚王要宋玉:“有说则止,无说则退”。宋玉表白自己无此事,反证登徒子好色。他为自己辩解的一段文字非常精采:”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国;楚国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肥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然此女登墙窥臣三年,至今未许也。”先以层层递进的手法,推断“臣东家之子”是天下佳人;再以不能增减其身段和不用著施粉朱,以说明其是天生丽质;然后运用恰当比喻,呈现美女形象。这样的绝色女子“登墙窥臣三年,至今未许”,作为画龙点睛之笔,突出了宋玉为自己辩白的力量。宋玉进而反证登徒子好色。这时,秦章华大夫又出来称赞郑、卫等地女子,其“不待饰装”之美更盛。因而使楚王称善,宋玉遂不退。李善在为《文选》作注时说,这篇赋“假以为辞,讽于淫也”。《登徒子好色赋》是影响相当大的作品,以致后来“登徒子”竟成为好色之徒的代名词。但对于本赋是否为宋玉所作,历来就有许多不同意见。
精选书评
知书客537335
大多数人读《琴赋》都赞叹嵇康的才华,说他写得优美深刻。但我觉得这文章说得太玄了。他一直在谈琴声如何高妙,如何表达哲理,普通人根本听不懂。弹琴就是弹琴,哪来这么多大道理?他把简单的事情搞得太复杂了。我看他更多是在卖弄学问,而不是真的想让人理解。这种文章读起来累,而且没什么用。
琴赋
知书房
琴赋
嵇康
知书客485535
有人说《琴赋》展现了文人雅士的超然姿态,我却只觉得通篇都在故作高深。嵇康把弹琴写得神乎其神,什么"体清心远"、"发天籁之音",实际不过是文人的自嗨罢了。读完只觉得矫情,一个弹琴的动作非要上升到哲学高度。那些玄之又玄的描写,除了满足文人的虚荣心,对普通人有什么意义?现在的古琴演奏者还在模仿这种腔调,实在让人起鸡皮疙瘩。
琴赋
知书房
琴赋
嵇康
知书客818849
妙文,音律之精华。痛快、舒畅、过瘾!可以坐着看,可以躺着看,可以大声朗读,可以默默品味。开心时能读,烦恼时也能读。懂音乐的人能欣赏,不懂的人也能感受。消沉时需要读,得意时也需要读。弹琴不如听琴,听琴不如懂琴。懂琴之人
琴赋
知书房
琴赋
嵇康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