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868837
2025年08月01日
《河东赋》是扬雄的代表作之一,但我读完感觉很困惑。文章用了大量华丽的辞藻,内容却不够清晰。他写河东的风景和祭祀场面,但读起来像是堆砌辞藻的游戏,看不出真正的感情。有人说这是汉代大赋的典范,可我真的不理解它好在哪里。也许它符合当时的文学潮流,但今天的读者很难感受到它的价值。可能是我水平不够,但这样的作品为什么会被历代推崇?
河东赋
知书房
河东赋
扬雄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王右军集
知书房
王右军集
王羲之 著
诗文别集。二卷。晋王羲之撰。初刊于明崇祯年间。王羲之,字逸少。生于晋太安二年(303年),卒于晋升平五年(361年)。瑯玡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曾任秘书郎、征西参军、江州刺史等,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世称王右军。永和十一年,称病离郡,誓不复仕,年五十九卒。以书法擅名当世,与其子献之同为一代大书法家,唐以后被尊为“书圣”。原有集十卷,已佚。是集为明末人张溥所辑。《隋书·经籍志》著录《王羲之集》九卷,注云:“梁十卷,录一卷。”《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著录《王羲之集》五卷。《宋史·艺文志》著录《兰亭诗》一卷。今有明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辑本二卷。
郁离子
知书房
郁离子
刘基 著
《郁离子》不仅集中反映了作为政治家的刘伯温治国安民的主张,也反映了他的人才观、哲学思想、经济思想、文学成就、道德为人以及渊博学识。在写作《郁离子》的过程中,刘伯温的整个思想体系,尤其是对社会政治方面的看法及主张更加成熟,也更加系统。
子虚赋
知书房
子虚赋
司马相如 著
汉赋。 司马相如作。见于《史记》、《汉书》本传及《文选》卷7。《子虚赋》开篇写楚国使者子虚出使齐国,应邀参加齐国国君的畋猎之后,遇到齐国大臣乌有先生与天子命官亡是公。于是,子虚向他们夸耀楚国云梦和楚王出猎盛况,以为“齐殆不如”。乌有先生听了不服,一面指责他不应“奢言淫乐而显侈靡”。一面又言称齐地辽阔,“吞若云梦者八九于其胸中,曾不蒂芥”,争而胜之。这篇赋写得虚实相间,铺陈有序。写云梦,先以“云梦者,方九百里,其中有山焉”总起,然后分写“其山”、“其土”、“其石”,接着又交代“其东”、“其南”、“其西”、“其北”;在“其南”又细分为“其高躁”与“其埤湿”,在“其北”中也分列“其上”、“其下”层层深入,丝毫不乱。又注重对称,使读者读之兴趣盎然。《史记·司马相如列传》针对《子虚赋》说:“相如以‘子虚’,虚言也,为楚称;‘乌有先生’者,乌有此事也,为齐难;‘亡是公’者,无是人也,明天子之义。故空藉三人为辞,以推天子诸侯之苑囿。”这篇赋写于司马相 如游梁时,写就后,传颂一时,以至汉武帝读过竟感叹不已,以为是古人杰作,说:“朕独不得与此人同时哉!”而司马相如也正因此而被汉武帝所知。这篇赋虽然对楚辞有所模仿,但又能“益以玮奇之意,饰以绮丽之辞,句之短长,亦不拘成法”(鲁迅《汉文学史纲要》)。故而《子虚赋》与其续篇《上林赋》同为汉赋的代表作。
精选书评
知书客335633
七月开始读这篇赋,断断续续看了两个月。杨雄模仿司马相如的写法,堆砌辞藻,铺陈夸张,内容却空洞。他想通过描写河东的富庶来讨好皇帝,这种奉承的意图很明显。所谓的宏大场面只是文字游戏,读起来让人厌烦。汉代赋体发展到这个地步,已经沦为形式主义的产物。作者的才华浪费在这种应制文章上,实在可惜。甲辰初秋笔记于京西。
河东赋
知书房
河东赋
扬雄
知书客696138
《河东赋》,奋起之作。年少可读,年老也可读。困顿时不妨一读,顺遂时更要一读。笨鸟能得启发,大才也能得精进。从头看可,从中间看也可。白日可看,深夜也可看。读书不如明理,明理不如践行。河东河东,志向在胸!看似写河东,实则写人生。这文章力气很大,读着读着,心气就上来了。一卷在手,天下何愁!
河东赋
知书房
河东赋
扬雄
知书客686795
《河东赋》号称铺陈壮丽,实际不过是堆砌辞藻。作者扬雄似乎只顾着展示文采,内容却空洞无物。赋中描绘河东景象,刻意追求华丽,反而显得虚假。比起同时期的作品,这篇赋明显缺少真实情感。扬雄写这篇赋的目的,很可能只是为了讨好权贵。整篇文章读下来,感觉不到作者对河东的真切感受。这样的作品,在汉代文学中并不少见,但水平确实一般。
河东赋
知书房
河东赋
扬雄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