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956454
2025年08月01日
我们这一路,有时会撞上热血的理想,有时会碰到现实的冷水。看到那些急着要改变世界的人,也看到最后被世界改变的人。年轻的时候觉得什么都行,后来发现很多事都不行。有人坚持住了,有人放弃了。爱情来了又走,信念热了又冷。最后明白,努力不一定有结果,但不努力肯定没结果。生活就是这样,一边走一边懂,走着走着就走完了。
处女地
知书房
处女地
伊凡·屠格涅夫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铁皮鼓
知书房
铁皮鼓
君特·格拉斯 著
1959年《铁皮鼓》面世,标志着战后德语文学的崛起,鼓手奥斯卡从此在世界文学画廊中占有一席之地。 《铁皮鼓》是君特·格拉斯的长篇小说代表作。奥斯卡生于1924年,三岁时目睹了成人世界的荒诞无聊,决定停止长高。他经历了“二战”带给波兰和德国的苦难,见证了纳粹的罪行。三十岁时,这个将现实敲入鼓声,将玻璃唱碎的人,在精神病院写下自己的生平和家族故事,他试图在其魔幻现实自传中证明,自己是充满假象、谎言和罪恶的世界中的特立独行者。 1979年,由施隆多夫执导的同名电影上映。该片获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和奥斯卡外语故事片奖。
老实人
知书房
老实人
伏尔泰 著
《老实人》是法国伏尔泰1759年创作的哲理性讽刺小说的代表作。 该小说的主人公老实人是一个纯朴、善良的青年,他相信老师邦葛罗斯的乐观主义哲学,认为世界是“一切皆善”和“十全十美”的。但是,残酷的社会现实粉碎了他的梦想。他原是一位男爵的养子,只因爱上了男爵的女儿,却被逐出养父的家门。在流浪过程中,他受尽苦难,看到的是各种社会罪恶。残酷的社会现实使他认识到“地球满目疮痍,到处是灾祸”。 小说结尾描写了一个理想社会——“黄金国”,那里遍地黄金,没有专制,没有奴役,科学发达,国王贤明,人民富足,寄托了伏尔泰的政治理想。小说最后以“要紧的还是种我们的田地”这句名言,点明小说的主题——人们的幸福还得靠自己的双手。
英雄
知书房
英雄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 著
许多战争英雄从战斗中回到了一个发生巨大变化的世界。就毛姆的《英雄》的主人公詹姆斯·帕森斯而言,他的家人和家乡在他离开国外为国家服务之前一模一样——发生了变化的是他自己的观点和价值观。他是否能够重新安顿下来,重新获得曾经属于他的幸福?
精选书评
知书客318985
"在人生的筵席上,未来总是最美味的佳肴。"——《谢利》中这句充满预见性的独白,恰如普鲁斯特对逝去时光的诗意捕捉,在夏洛特·勃朗特笔下的画框中,我们看到一个用蕾丝手套握紧命运刀锋的灵魂,其优雅的挣扎让每个渴望被爱的黑夜都泛出珍珠母贝的光泽。
谢利
知书房
谢利
夏洛蒂·勃朗特
知书客993356
"爱情是盲目的,但婚姻却是一副雪亮的眼镜。" ——《克拉丽莎》第5卷中的这句箴言,恰如一面棱镜折射出18世纪英国社会对女性命运的残酷映照,萨缪尔·理查逊在书信体小说的终章里,将克拉丽莎的悲剧升华成对父权制度的诗性控诉,那些羽毛笔尖流淌的墨水最终凝固成墓碑上的冰霜。
克拉丽莎 - 第 5 卷
知书房
克拉丽莎 - 第 5 卷
塞缪尔·理查森
知书客987585
读完这卷更困惑了,克拉丽莎到底要不要逃离啊?看着她纠结我也跟着莫名烦躁。理查森这老头太会写了,把少女心思掰开揉碎,细腻得让人喘不过气。可越是细腻越叫人迷茫——原来十八世纪的英国姑娘,和我们烦恼的竟也相差无几。偶尔看着都想冲进书里摇醒她:快跑啊傻姑娘!但又隐约明白,她身上拴着整个时代的枷锁。
克拉丽莎 - 第 5 卷
知书房
克拉丽莎 - 第 5 卷
塞缪尔·理查森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